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财经观察:世界经济稳健增长需迈“三道坎”

2019-06-28 23:18: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9年上半年,世界经济“逆风”频吹,增长放缓趋势愈加明显。继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后,世界银行近日也再次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世界经济面临重大下行风险。

  保护主义逆流汹涌,宏观政策进退两难,增长动能不断减弱。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大阪峰会召开之际,世界经济何去何从令各方关注。观察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发展障碍,要回到稳健增长轨道,仍需迈过“三道坎”。逆风之下,中国经济增长韧性犹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改,成为一道亮色。

  保护主义拖累增长

  上半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经济体出现增长乏力迹象。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为2.6%和2.7%,比今年1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下调0.3和0.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下调至2.6%,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报告警告,主要经济体之间出现的新的大规模关税壁垒将导致贸易成本明显增加,造成政策不确定性大增,从而严重影响信心和投资。

  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将直接拖累全球经济增长。IMF近日预计,当前贸易争端可能会造成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损失数千亿美元

  贸易保护主义还会破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高效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技术创新生态,进而对国际分工以及科技创新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认为,贸易争端给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方式带来巨大风险。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表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会通过扰乱全球供应链,推升通胀风险和利率水平,最终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沉重打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指出,多边体系对保护主义的制约作用正在削弱。他警告:“国际社会如果不能对保护主义加以有效遏制,世界经济可能面临失速和失序双重风险。”

  宏观政策空间受限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争端持续的背景下,近期多国央行纷纷降息或释放宽松信号。新西兰、菲律宾、印度和澳大利亚央行先后下调利率,美联储欧洲央行的政策风向也从之前的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转向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

  专家认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非常规货币宽松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路径因为当下的贸易紧张局势、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陷入窘境。

  首先,不少经济体目前的利率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调空间十分有限;其次,宽松货币政策已延续多年,其传导机制逐渐失灵,政策效应不断递减;再次,货币政策存在时滞,不宜对短期波动过分反应,很考验决策者的判断力和政策沟通能力。

  此外,在其他外部因素难以化解和结构性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过度倚重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市场扭曲和风险不容忽视。例如,低利率政策本应有助于促进企业投资,但实际情况是,低利率不仅没有促进产业投资增长,反而助长了金融市场投机行为,致使资产价格膨胀。

  同时,公共债务高企也让许多国家的财政政策回旋余地受限。IMF财政事务部主任维托尔·加斯帕尔警告,全球范围内公共债务水平依然显著高于金融危机前,债务水平高企会限制决策者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

  结构性难题亟待破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取得明显效果。但是,短期经济刺激政策虽然能在一段时间内支撑经济增长,却不能解决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无法真正创造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专家指出,当前困扰全球经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长期结构性失衡、生产率下降、创新驱动不足等。目前世界经济存在低利率、低投资、低通胀、低增长并存局面,这表明世界经济结构新平衡远未形成。

  从长周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速目前处在较低水平,这与新旧增长动能尚在转换、新动能明显不足尤为相关。美国耶希瓦大学商学院教授黄河认为,造成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遭遇瓶颈,难以进一步推进;全球产业接近饱和,有效需求不足;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被弱化使得企业科技创新力不足,培育新动能尚需时日等。

  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先后进入换挡期,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全球经济存在陷入长期低迷的风险。各国唯有坚持结构性调整,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通过深入改革、深化开放、加强合作,促进实际经济增长,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才能实现世界经济新发展。

  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成为唯一被IMF上调今年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世界银行也在其最新报告中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维持不变,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及其他“逆风”。

  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信息系统机构顾问苏伯莫伊·巴塔查吉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主要依靠改革和制度创新带来的内生动力。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也表示,中国有高度开放的经济模式和强劲的内需,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观察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不改长期向好大势,展现出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正成为世界经济应对不确定性的“压舱石”。(参与记者:宫若涵、凌馨、王文、裴剑容、赵旭、刘春燕、马曹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