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推“新型邮编” 向英伦狮城学经验

2019-08-05 22:03:15 信息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提出“新型邮编”建设,希望能让我国的邮政编码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专项组联合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研究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快递行业,初步构想是基于现在的六位邮编,结合全球统一的位置框架和编码模型,创新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形成全球统一、精细到户、人机通用的快递物流统一位置标识编码。

建设完成后,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建立统一且唯一的“个人地址ID(唯一编码)”。此外,每个快递包裹也将有属于自己的ID,该ID可关联所有与包裹相关的信息,包括快递员信息、运送信息、配送信息等。

事实上,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着手建立更加细化的编码方式,旨在使用机器去完成繁琐的快递分类,提高配送效率。新加坡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六位数邮政编码系统,可以将定位精确到每一栋楼。

那么,这些国家推行的“新型邮编”是否达到了最初的设想要求?有何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和汲取?

英国

分伦敦与伦敦以外

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伦敦的邮政编码系统还处于一种较为落后的状态。整个伦敦只分为10个邮政区,并分别用字母来代替,比如N代表North(北),NE代表North East(东北),邮递员则需要根据具体的配送地址,进行进一步分拣和配送,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低效还易出错。

1959年,时任英国邮政局局长欧内斯特·梅普尔斯开始试验推行新的邮政编码,使得邮编细化,配送更加精确,机器开始替代人工完成繁琐的分拣工作。

随后,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又进行了其他试验,最终于1974年完成了新型邮政编码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工作。

英国当前正在使用的邮政编码由两部分构成,伦敦和伦敦以外的邮编呈现方式不同。

伦敦以外的地区根据城市的缩写来确定邮编的第一部分,例如,AB 代表Aberdeen(阿伯丁),B代表Birmingham(伯明翰),BA代表Bath(巴斯)等。

具体以“G12 8QQ”为例,G代表格拉斯哥市,12代表区,8QQ能具体到社区和门牌。最后“G12 8QQ”连在一起就代表了格拉斯哥市格拉斯哥大学。

伦敦市的邮编则把伦敦分成7个区域,以方向的简写开头。

以“N7 9GU”为例,第一部分N代表North(北),7则是北部地区被编码的第七块地区。由此类推,E代表East(东),SE代表South East(东南),SW代表South West(西南),W代表West(西),NW代表North West(西北),WC代表West Central(中心西),EC代表East Central(中心东)。第二部分9GU,是专门编制的地域号,具体到某条街区,有时很多户人家会共享同一个邮编,但是使用者的门牌号码并不同。

近期,英国皇家邮政(Royal Mail)发布的数据显示,整个7月英国的邮政编码新增2.3万个,而英国正在使用的邮政编码则多达176.055万个。通过数字与字母的排列组合,英国的邮政编码可以达到万级。而英国又是如何存储如此大量的数据呢?

据皇家邮政局介绍,为了更好地存储和更加有效地使用这些邮编,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创建了一个包含所有英国商业和住宅地址的数据库,即PAF。直到1992年,技术的进步使得PAF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数字系统维护。

有了良好的基础,皇家邮政局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当前PAF可以每天接收4000至5000次更新,即每年130万次更新,并确保它始终是英国最准确和最新的寻址数据库,包含超过3000万个可交付的英国地址,涵盖180万个邮政编码。

新加坡

定位、入学全靠它

在新加坡,如果没有邮编,将寸步难行。

南洋理工大学中国办主任文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由于热带建筑不是十分规范,所以一些刚到新加坡的外国人很难表述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因此,邮编对于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来说就非常重要。而且民众在报案时,也可以比较准确和迅速地说出自己的位置。”

“另外,由于手写文字地址,容易出现字迹不清、漏写或错写字母等情况,而打印也会出现内容不全和前后颠倒的问题,所以很容易给读取信息的人带来麻烦。一些餐厅可能会因没有邮编而揽不到很多生意,也会因客人找不到地方,而失去生意。”文泉补充说。

所以,邮编在新加坡最常被应用的领域就是定位和导航。如果你想去某个地方,最便捷和精准的办法就是在谷歌地图中输入六位数邮编,而非文字地址。

除了打出租车和治安,新加坡政府在办各种证件时,也要求市民填写清楚的邮编,而且在社区、户籍、房产、孩子入学等方面都有应用。

一个具体例子就是,新加坡对小学入学也有类似学区划分的政策,家长的身份证上印有邮编信息,这样学校可以通过邮编很快确定小孩的入学资格。

目前,新加坡的六位数编码,可以将定位精确到每一栋楼。

不过,在上世纪50年代,新加坡推出的第一个邮政编码系统,仅由两位数组成。它将国家分为28个区,当时多数邮件都是手动分拣的。

后来,新加坡邮政(SingPost)在1979年用一个四位数的系统取代了两位数系统,将28个区进一步划分为80个邮政区。彼时,新加坡仍然有48%的邮件是手动分拣。但随着邮件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加,SingPost也意识到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必要性。

直到 1995年, Singpost推出了目前使用的六位数邮政编码系统,将手动分拣工作减少到仅剩17%。邮编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两位是取自旧四位数邮编的后两位数字,代表“扇区代码”。而后面四位数字代表该扇区内的“特定交付点”。一个区域的交付点,可以是新加坡的组屋住宅区,也可以是私人住宅、商业建筑。

据了解,在新加坡全国的100个区段中,每区段的建筑物未过万,则不致发生困扰。预估六位编码可至少用30年。

与新邮编一并推行的,还有新加坡邮政中心于1998年9月引入的当时最先进的邮件分拣技术,为民众免费发放新的邮政编码目录,以及于2002年4月16日推出的 “语音启动邮编查询热线”系统,供用户7 × 24小时免费拨打。

通过该系统,用户只需说出建筑物名称、街区、街道名称或者门牌号,系统就会自动报出正确的六位数邮编。今天,在拥有逾12.2万个邮政编码的新加坡,公众查询邮政编码以便修订、确认和完善他们的地址数据也是常有的事。相比此前的系统,新系统大大增加了对用户的亲和度,因此用户查询服务的使用率也从原来的30%上升到70%。

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推行下,到1997年3月底,新六位数邮编在所有邮件中的使用率占85%,而到1998年3月,增加到96.3%。截至1999年3月31日,六位编码的使用率已经达到98%。

中国

使用三维信息立体定位

虽然英国和新加坡较早推行“新型邮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英国的一些邮政编码是多户甚至是多栋楼共用,这就导致用户不能只简单地写下邮政编码,还需要添加详细地址,而配送出错以及投放不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英留学的Georgina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英国,只写下邮政编码的购物体验并不好。问及原因,她表示,由于一栋楼或是一个街区共享一个邮政编码,在网上购物时,自己购买的包裹就时有丢失或配送错误的状况发生。这些包裹经常送到了邻居家中,再由邻居转送到自己手里。

专精于工程物流、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以及系统可靠性与风险分析等领域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学院高级讲师陈松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物流的角度来说,该行业最核心的职能包括仓储和运输,即货物要放在哪里,和货物如何高效地流转,而这两者都需要精确的地址信息。”

“但任何编码系统都存在一个‘粒度’的问题,即精确到什么程度。即使像新加坡这样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六位数编码也无法精确地覆盖所有的地址信息。所以,邮政编码的设计既不能太冗长,又不能太简略,如何平衡是一个难点。另外,由于社会和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会不断有新建、改建、拆除、重建等问题,而邮政编码也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更新与调整。” 陈松林补充说。

定位不够精准,以及配送不到的问题是否也会出现在未来中国“新型邮编”的推行实施中呢?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到了此次参与细化中国邮政编码项目的与会专家。专家表示,此次“新型邮编”是在原有的邮政编码上再作细化,并非是取消现有的邮政编码。为使得编码精确到户,此次细化是“立体编码”,也就是正在进行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位置框架与编码系统”,其致力于将地球表面或立体剖分成体积(面积)形状相似、既无缝隙也不重叠的多层次离散网格,赋予网格唯一编码。

与会专家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如果说传统编码定位的是X轴和Y轴,那么新型编码则加入了Z轴,也就是三维的信息。这种编码的方式更加立体,可以将住户的门牌号都纳入邮编,送错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据悉,在中国,未来个人或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注册并获取专属自己的地址ID,一张身份还可以注册多个地址。地址若有变更,也可以及时修改。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马严表示,“任何新技术都有利有弊。新的邮编系统在方便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众心理承受度和隐私保护。”

那么,这些私人数据和大量的邮编ID,又该如何得到更好的保障呢?

与会专家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后期我们也会建立一个数据库去存储这些邮政编码,同时这个数据库会由国家管理并用于公共服务,有严格的信息制度保障,以确保公众的私人信息不会被贩卖。”

【延伸阅读】

全球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国家或地区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

据维基百科介绍,邮政编码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邮政编码最早是由乌克兰发明。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系统都使用邮政编码,但有少数例外。爱尔兰、巴拿马、牙买加和中国香港都不使用邮政编码,而新西兰只在投寄大量邮件时才使用。

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编码是由罗马数字组成,但英国及加拿大等国家使用字母及数字混用编码。使用数字编号的国家或地区也用不同位数,如美国使用5或9位数字,墨西哥使用5位数字,澳大利亚使用4位数字,印度使用6位数字。编码格式最为复杂的是英国。

美国的邮编和中国的6位邮政编码体系相似,但代表的意思略有不同。美国最基本的邮编包括5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指美国十个地理区域的其中之一;接下来的两个数字表示人口中心;最后两个数字把人口中心划分成小邮政中心或大城市中的区域。

后来,随着邮件的不断增加,美国最终使用了“zip+4”系统,该系统于1983年投入使用,在原有邮编基础上额外增加的四位数,能让邮件根据城市街道或特定办公建筑分类。

在美国寄快递,邮政编码和地址很重要,手机号码是其次的。只要快递邮编和地址正确,加上寄收件人名就可以寄达。

万国邮政联盟

万国邮政联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它成立于187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际组织之一,也是各国邮政部门合作的主要论坛。

常年以来,万国邮联确立的“终端费”制度一直是各国邮政部门之间清算国际邮递业务的一个共同认同和遵守的运作机制。这一制度的目的是补偿目的地国指定的邮政运营方从国外处理、运输和投递邮件的费用。虽然“终端费” 制度与邮资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但它确实是一个主要的成本组成部分,原寄国邮政指定经营者制定原寄国邮政市场价格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对寄件人产生间接影响。

于1969年开始实施的“终端费” 制度的一个要点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付费实行照顾。具体做法是,发达国家的邮件在抵达发展中国家后的境内投递费用,由作为寄件方的发达国家承担70%-80%,而发展中国家的邮件抵达发达国家后的境内投递费用,作为寄件方的发展中国家只需承担20%-30%。

长期以来,这一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的政策并没有招致发达国家的太多不满。然而,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网购业务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两者在心理和实际业务方面的平衡。

去年9月,在万国邮联于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特别代表大会上,美国开始向这一存在了50年的“终端费”制度发难,要求对其进行改革。去年10月,美国宣布将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程序,如未来一年未能与万国邮政联盟达成新协议,美国将会退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