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欠债不还 阿根廷又要成“老赖”?

2019-08-21 01:20: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571亿美元的贷款就要打水漂了。一场意外的大选初选,一场股、汇、债三杀的恐慌局面,让阿根廷现任总统马克里的执政生涯亮起了红灯。如今反对派候选人的优势已经越发明显,而其最新的动向已经瞄准了马克里去年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贷款——比如破罐子破摔,不还了。在一部分阿根廷人眼里,IMF并不是“救世主”,相反可能成为“吸血鬼”,这一刻的阿根廷,似乎真的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赖账

  在眼下这个时段,阿根廷反对派总统候选人费尔南德斯的任何说法都值得警惕。路透社援引阿根廷《号角报》18日的报道称,费尔南德斯在采访中透露了一个关键的信号,即阿根廷目前无法偿还IMF的贷款。在外人眼里,这样的做法多少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但在费尔南德斯的口中,无法偿还贷款已经成了阿根廷目前条件下“不容置疑的现实”。

  无法偿还贷款的说法不是危言耸听。当地时间16日,惠誉和标准普尔两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便已经率先对阿根廷发出了黄牌警示,当时两家机构于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下调阿根廷的主权债务评级,其中惠誉将阿根廷评级从B下调两档至CCC,而标普则将阿根廷评级从B下调一档至B-。

  按照惠誉的说法,马克里政府在大选初选中的糟糕结果导致今年10月大选后该国政策失去延续性的风险大增,而这一问题一番的连锁反应将在短期内令阿根廷主权债的流动性受损,并增大债务可持续性面临的风险。标普评级的说法与惠誉基本无二: “初选后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已大大削弱了该国本已脆弱的金融基本面。”

  当然,费尔南德斯还不能完全将债款置之不理。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费尔南德斯提到,会与债权人坐下来讨论看是否能达成新的安排,这样的说法直指自己曾在2005年时担任阿根廷内阁首席部长时进行的债务重组协商。

  据了解,2001年爆发经济危机后,阿根廷政府曾在2005年和2010年重组债务,大约92.4%的债权人接受重组,但部分债权人坚持在全球范围内扣押阿根廷资产或诉讼索取权益。直到2014年,美国纽约联邦法官格里塞作出的判决对约占总数1%的债权人有利,从而引发阿根廷与这些债权人长期的法律纠纷。

  恩怨

  钱还不上的同时,费尔南德斯还多了些埋怨。报道称,费尔南德斯提到,阿根廷与IMF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言下之意指责现任政府的“屈从”态度。

  让费尔南德斯耿耿于怀的这笔贷款,要从马克里说起。去年4月,阿根廷比索遭遇断崖式暴跌,马克里紧急请求IMF贷款驰援,最终达成3年期571亿美元贷款协议,而这也成了IMF自成立以来发放的最大一笔贷款。

  贷款来得并不容易。在马克里2015年接手阿根廷总统之位之前,阿根廷就因为曾对950亿美元债务违约,因此被排除在国际金融市场之外达15年之久。为了能获得这笔资金援助,马克里一再表示,阿根廷2019年的债务违约可能性为零,而获得这笔贷款的代价就是,阿根廷要加快削减财政赤字的步伐。

  后一点彻底点燃了阿根廷人的愤怒,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抗议马克里的政策。对于马克里的改革,阿根廷人不买账,不仅不满紧缩政策,而且更多的愤怒来源于IMF。

  2001年的那场经济危机中,阿根廷人普遍认为,IMF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如今昨日重现,也难怪费尔南德斯不久前承诺,如果赢得大选将寻求重新修改阿根廷与IMF达成的570亿美元贷款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IMF似乎也不能完全独善其身。14日,印度知名经济学家贾亚提·戈什还撰文指出,IMF以债务国实施财政紧缩为条件来换取贷款的原则应该改变。按照他的说法, 让债务国实施不切实际的财政紧缩,只会加重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令其经济进一步恶化。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史沛然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在碰到危机的时候,宽松的刺激政策是比较有效的,但对于阿根廷这样的国家,是不能放任其继续宽松的。IMF确实已经尽力了,按照阿根廷的资质,去年阿根廷是达不到IMF的贷款资格的,但因为右派政府所以做出了借款的决定,可如今右派改革又没有成功,左派或者说是中左派又说可能违约,整体的情况比较纠结。

  死局

  借钱不是,不借钱也不是,IMF太难了。但不管IMF的机制是否有问题,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问题出在阿根廷身上。面对阿根廷的问题,570亿美元的援助只能治标不治本,至于“本”在哪,或许阿根廷自己都不知道。

  一个讽刺的局面是,去年为了拿下IMF的贷款,马克里曾断言,他已为明年的连任做好了准备,但现在看来,初选已经栽了的马克里翻盘的希望已经越来越小。树尚未倒,猢狲已经要散了。17日,阿根廷财政部长尼古拉斯·杜霍夫宣布辞职,在给马克里的辞职信中,杜霍夫言辞恳切,辞职则是为了听取民意,在经济危机面前,政府经济班子需要作出重大更新。

  而在这之前,马克里还曾紧急灭火,推出一系列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工薪阶层的救助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降低工资税、限定汽油价格不变等内容。

  从曾经一门心思吸引外资、恢复阿根廷在国际上的信誉到现在转向国内,马克里经历了一个巨变,但马克里巨变的背后,阿根廷却始终没变。金融风暴、债务违约、货币闪崩始终困扰着阿根廷,高失业率、高通胀、高负债依旧没能摆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阿根廷国内失业率超过10%,通胀率更是达到了夸张的55%,截至2018年底,阿根廷公共债务更是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

  史沛然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阿根廷找不到经济发展的引擎,进口替代化使得制造业没有创新力,之前的外汇管制让服务业和外资基本上也“完蛋”了。在马克里的改革里,强调自由市场是希望能够恢复国际市场的信心,但这个空间在哪里?马克里可能希望用空间换时间,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马克里政府似乎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可能不是他的政党和政府单方面的责任,更多的是积重难返。

  如果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史沛然分析称,如今全球经济矛盾重重,发达经济体之间打架,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也打架,美国的降息预期没有想象中的有效,全球资本都风声鹤唳,发展中经济体要受到牵连都是规模性的,但因为阿根廷本来就是很脆弱的经济体,又在制度上没有外汇管制,肯定要受到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