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鞋圈乱象横生!央视:炒鞋有风险 有暴涨就有暴跌

2019-09-17 00:09:51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鞋穿不炒!上集还是“炒鞋”的诱惑,下集可能就是暴跌的“泡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打出联名、定制、限量的宣传口号,并采用饥饿营销,利用消费者购买鞋的急迫心理,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炒鞋”这一行业。

一些人通过炒鞋轻轻松松赚了不少钱,甚至发出了“10年前错过炒房,5年前错过炒比特币,难道你现在还要错过炒鞋吗?”这样充满诱惑性的语言。炒鞋行业真的可以快速赚钱?还是只是“绚烂的泡沫”?

不断升温的炒鞋市场

今年1月,美国一网站发布的二手球鞋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

秦先生是国内球鞋收藏领域的大V,拥有20多万粉丝。据秦先生介绍,他手里这双鞋的价格原先是8000元,仅仅两个星期,价格就上涨到将近3万。在最近的炒鞋江湖里,他也着实赚了一把。

二手球鞋转卖商 秦先生:

我大概有300双鞋,市值大概50万到80万吧。

在秦先生的手机里,可以看到各路资本想要和他合作的信息:有人想要炒作某球鞋,愿意给他1万元的费用,也有人愿意给他提成。

△秦先生手机上的合作信息

这些信息都表明,确实有新的增量资金进入球鞋收藏市场。但秦先生却表示一看就知道对方并不懂鞋子。

二手球鞋转卖商 秦先生:

很多东西他们都不知道,然后就说你帮我操作这个东西。我全都拒绝了。

据秦先生介绍,球鞋收藏爱好者的主要人员是大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年龄集中在18岁到35岁之间。

△炒鞋的大学生

据了解,南京某大学有很多人都进入了炒鞋市场。其中,马志强投入2万元,一年就赚了13万-14万元;徐浩杰投入1500元,一年赚了5万元左右;商驰也投了1500元,虽然他投入的时间少,但也赚了1万元。

除了大V和大学生,一些制鞋企业的老板也加入进来。经营一家制鞋工厂的老板拿出十多万元资金炒鞋,一年下来也赚了十几二十万。

据了解,放在他办公桌上的那款鞋生产成本只有四五百块钱,但为了炒鞋赚取利润,他还是用1万多元的价格买了一双。一个月之内,这双鞋上涨了4000元,而如果通过制鞋,至少要做2000双鞋才能赚到4000元。

炒鞋有风险,有暴涨就有暴跌

通常情况下,品牌商会控制限量版球鞋的生产数量,以维持高价。但有时出于多种考虑,他们也会重新启动生产。量大,自然价格就会下跌,使得球鞋爱好者被“割了韭菜”。

例如,市场上最热的椰子350第一次在国内发售的时候,就几百双货量,原价1899元,在外面立刻就能卖到12000到15000元人民币,足足翻了6倍。

此后,这双鞋慢慢下跌到了六七千元。然而,半年之后,品牌商又重新生产了一批同样的椰子350,这双鞋的价格瞬间从六七千跌到了三四千元。多次发售之后,这双鞋最低的价格是2000元出头,现在维持在3000元左右的水平。

△球鞋价格涨幅统计

一家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对过去1年来自全球发售的2639款限量版球鞋,以42码为标准做了价格统计。统计的结果是:有1106款球鞋价格在下跌,占比达到41.9%;760款涨价幅度超过20%,占比28.8%;有483款鞋涨幅超过50%,占比18%;涨幅超过10倍的为11款,占比只有0.4%。

炒鞋催生新现象,鞋圈乱象横生炒鞋催生了很多新兴的现象,比如球鞋抢票软件、球鞋内幕交易、假鞋行业等等,鞋圈乱象横生。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机器人抢鞋软件,就是通过注册多个抽签账号,让软件自动抢鞋,这样不仅提升抢鞋速度,也增加了中签概率。别人眼中的“炒鞋人”许凯曾注册过300个账号,最终中了3双鞋。

一些人还通过卖软件赚钱,这类软件一年的使用费在5000元到上万元不等。但软件抽签是一个讲求概率的事情,如果中签较多则赚了,但是如果抽不中则血本无归。而且,贩卖这类软件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一些线下球鞋店与炒鞋的人是有内幕交易的。”许凯说,现在店铺是他们拿货的方式之一。在一些卖鞋App上售价3000元左右的鞋子,他们通过与球鞋店店员合作,批量购买,拿货价在2000元左右。“这一般需要熟人带,否则没人跟你合作。”

此外,炒鞋导致正品鞋溢价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人们对“假鞋”的需求,这里的假鞋是指正品球鞋的仿制品。

陈贤(化名)就是一个做高仿球鞋的。据他介绍,目前市面上假鞋按品质从低到高大概分为:通货、超A、真标、公司级、纯原5种,不同种类之间价格差异非常大,从一百多元到五六百元不等,鞋子的定价主要根据鞋子的热度和成本来定价。很多人来找他买品质较高的假货,主要是因为鞋价被炒的太高,买不起正版。

炒鞋要降温,需多方共同努力“炒鞋让真正喜欢球鞋文化的人没有地方买鞋了。”球鞋文化“铁杆粉”王朝成说,虚高的鞋价让人们对球鞋文化的热爱变了质,现在的他只能“佛系看鞋”。

业内相关人士指出,部分限量鞋因其稀缺性,存在部分溢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当前部分鞋价格被炒得有些过火,需要降温。

当然,给球鞋炒作行业降温,需要多方发力,这涉及球鞋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消费者自身的理性。此外,还有部分人士呼吁要对球鞋市场进行监管。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