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国际金融报:美企在华长期布局符合经济逻辑

2019-11-04 17:44: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9年10月底,《国际金融报》记者见到上海美国商会理事会主席郑艺时,贸易大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不确定性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而中美双方在停停谈谈中,开始共同推进经贸磋商,迈出了重要一步。

郑艺领衔的上海美国商会,成立于1915年,是中国以及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国商会,拥有逾1900家美国企业会员,被称为“美国商业之声”。多年来,郑艺与众多美资企业成员一同见证了中国由“世界工厂”向高质量“世界市场”的转变。

目前,郑艺正在试图将在华美企最真实的声音,传达至数万公里之遥的华盛顿:“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是合理且符合经济逻辑的选择!”

关税不宜解决贸易争端

16个月之前,全球最大进口国美国与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关税战,相关谈判走走停停。在此期间,美国也不忘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重新协商多边或者双边贸易关系,而为了达成目的,不惜频繁祭出关税“大棒”。

“用关税来解决贸易争端并不是一个好方式。”郑艺表示,“这不符合经济规律,美国也无法独善其身。”

贸易战影响经济的证据越来越突出。据IMF估计,贸易战的后果会造成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至3.0%,创下10年来最低增幅。

好消息是,中美贸易谈判进度向好。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11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正在华盛顿进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

特朗普表示,我很高兴看到,美中经贸磋商取得了实质性的第一阶段成果,这对美中两国和世界都是重大利好。希望双方团队抓紧工作,及早确定第一阶段协议文本,并继续推进后续磋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1日发表声明说,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密切沟通,目前磋商工作进展顺利。双方将按原计划继续推进磋商等各项工作。

“对企业来讲,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不确定性。关税问题未有终解,企业方面难以明确下一年的规划。”

郑艺表示,美国商界希望,中美双方能够用足够智慧解决贸易摩擦,从长远利益出发,最终达成全面贸易协定。

“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两国停止加征新的关税,逐步调降已加征关税,回到原来水平。”

中美市场无法割裂

特朗普政府寄望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改善贸易不平衡问题,并促进美国海外公司回流。

郑艺坦言,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将视野转向海外市场,一些企业正在重新考虑他们对中国的依赖。“这种趋势早已有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美资企业把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别的国家,在中国保留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自然选择。过去几年,企业对于供应链已经作出一些调整。当然,在加征关税的情况下,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但是风险一直都在,如果持续加征关税,一些企业可能将基于盈利考量,因循作出供应链方面的再调整”。

采访中,郑艺多次强调,经济规律不可违。企业是经济组织,需要从经济利益出发。而同样基于经济逻辑,美国企业无意也无法割裂与中国市场的关联,解除这种关系将是一个充满混乱的过程。

从1999年起,上海美国商会便开始采访会员企业,调查中国商业环境,并发布年度报告。

今年9月公布的《2019年中国商业报告》,向外界呈现了身处贸易摩擦“最前线”的在华美企的真实状态。

报告显示,面临双边经贸摩擦与随之而来的关税加征,企业对商业前景的展望趋于谨慎。尽管如此,美资企业仍视中国市场为机遇之地。其中,59.2%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市场未来3至5年内的消费增长对他们而言是首要利好因素。”

而愿意响应美国政府呼吁,“回流”至本土的美企仅占受访企业的5.5%。大部分在中国的美企不赞同以提升关税为手段解决美中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2019年9月底,郑艺与上海美国商会企业代表带着这份《2019年中国商业报告》来到华盛顿,美国国会参众议员从这份报告中,看到了与政策制定初衷相左的事实。

“对于美方而言,这是一个wake-up call(警示)。”郑艺表示。

“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非常完善,另寻一处‘替代中国’成本很高,也不容易。在中国,产品生产规模、工人技能、基础设施、物流等诸多要素都很完备,几乎没有新的产业承接地能够完全承接中国在各行业的产能。一家做窗帘的企业如果回到美国,可能都无法找到合适的织物。”郑艺说。

“此外,越来越多的在华美企提倡‘In China,For China(在中国,服务中国市场)’的理念。他们看好中国市场,在中国生产,其实是为了供给中国市场,为中国服务。这个概念与多年前将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选择中国市场,认可中国市场,布局中国市场,公司的投入一定是长期且具有承诺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华美企也不会轻易离开中国。”

对中国市场兴趣更浓

2019年11月,美国企业用自身的决策,又做了一次“投票”。

这场“投票”显示,在华美企不仅不愿走,反而加大兴趣参与中国市场的深耕。

今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商务部相关资料显示,本届进博会参展的美企数量达到192家,比去年增长18%,美方参展面积达4.75万平方米,居各参展国首位。

对于这样的变化,郑艺表示,第一届进博会仍是新生事物,一些企业存在观望态度。今年美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对进博会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进博会帮助企业更好地展示形象,并同时获得实际效益。在目前的贸易形势下,美国企业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利用这样的平台,争取更好的商业机会。”

就在第二届进博会召开前夕,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今年首次跻身全球排名前40。

根据郑艺的了解,在华美企认为,中国市场在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美企期待更多国民待遇,唯有持续减少外资企业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提高监管环境的可预测性,才能使更多的美资企业坚定地深耕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已经发展足够成熟,外资进入并不会产生‘狼来了’的问题,反而能够将国际上优质的做法、理念、服务以及优秀的人才带入中国市场。”

“在过去40年中,美企一直都很看好中国市场。中美经济具有互补性,双方应该合作共赢,而不要进行‘零和游戏’。”郑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