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百万亿投资倒计时 印度拯救经济靠基建?

2019-12-03 17:50:5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五年100万亿卢比,这是印度总理莫迪的承诺。用不了太久,这份基础设施建设的五年计划就要正式揭开面纱,一份庞大的经济刺激“礼包”呼之欲出。在外界看来,莫迪似乎瞅准了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减税、国有企业私有化、投资基建……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层出不穷。但不幸的是,刚刚公布的三季度GDP数据让人大跌眼镜,4.5%的增速直接创下了六年来的新低,一时间质疑声四起,“莫迪经济学”是不是不灵了?

100万亿基建计划

在基建方面,印度绝不手软。《印度时报》1日的报道称,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在孟买举行的一场商业峰会上宣布,印度即将开启基础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未来五年印度将投入超过100万亿卢比(约合1.39万亿美元)用于开展多项大型基建项目,初步确认的10个首期项目将于12月15日之前对外公布。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按照希塔拉曼的说法,目前有关的专业官员正在研究哪些项目可以作为基建先期筹备,一旦资金准备就绪,这些项目将优先上马。此前印度财政部长的声明显示,这些项目将会在2019-2020年开工,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工。

100万亿卢比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自2008-2017年的十年间,印度在基建方面的投资只有1.1万亿美元。投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水平落后,进而使整个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受到拖累,依旧过于依赖服务业,人口红利无法有效释放,经济转型步伐缓慢,这似乎是印度政府大举投资基建的基本逻辑。

今年4月,面临竞选连任的压力,莫迪便已承诺,如果能连任,他将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百万亿卢比,用以促进经济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年8月,成功连任的莫迪对外宣布了自己的新政目标,称要用五年时间打造5万亿美元的新印度,重点推进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其中的一个重点便是在五年内投入百万亿卢比振兴基建。

事实上,从莫迪第一任期的结果看,基建的地位就已非同一般。以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例,2016-2017年间,印度铁路增加的长度是2011-2012年的两倍多。2018财年,印度全国公路长度为122434公里,相比起来,莫迪刚上任的2014财年印度公路长度为92851公里,四年间修建的高速公路比前一届政府多了73%。在此背景之下,印度成功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而在2014年,印度不过是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

尴尬的数据

第七大经济体还不够,印度的目标是全球五大经济体之一。上周六,印度人民党主席、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表示,印度将在2024年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跻身全球五大经济体之列。按照沙阿的解释,过去五年是此前政府执行不力经济政策的消化期,未来五年“印度将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沙阿做出这番表述的前一天,印度中央统计局刚刚公布了印度三季度的经济增速,数据显示,印度三季度GDP增速从上个季度的5%下降到了4.5%,至此印度经济完成7连降,并且达到了六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就在数据公布的当天晚上,印度新德里电视台便就印度经济形势举行了专场辩论,来自经济、税务、贸易等领域的5名专家几乎一致将经济下滑的责任归咎于政府政策不力,质疑“莫迪经济学”失灵。

《今日印度》的报道将印度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归咎于消费疲软、出口和投资等放缓及信贷增长和(00001)市场需求不足。报道称,尽管莫迪政府近期接连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但收效甚微,印度政府解决需求侧一端存在的问题时不够果断,导致传统经济增长驱动引擎乏力。

莫迪政府并非不自知。今年9月,印度政府还宣布,将围绕住房建设和外贸发展等领域出台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建立住房建设基金、企业所得税减免及扩大出口信用担保覆盖面等。而自今年以来,印度央行已经5次降息,累计下调利率达125个基点。眼下,尴尬的经济数据意味着印度很可能迎来今年以来的第六次降息。

在此背景下,基建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小雪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印度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要提高竞争力,目前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导致其物流成本落后于周边国家,这就限制了印度的生产竞争力。其次也有地区方面的考虑,印度需要打通南北东西的交通,使地区均衡发展。最后印度也面临着经济下滑等困境,投资基建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推出了包括减税在内的财政刺激手段。

印度经济症结在哪

“这是印度的胜利!”今年5月的大选落定,获胜后的莫迪如此感慨到。彼时,莫迪意气风发,各种经济改革政策接连不断。上个月,希塔拉曼还表示,内阁经济委员会决定,政府将全数出清在印度第二大炼油企业巴拉特石油公司和印度国家航运公司的持股,并同意借出售持股让物流公司印度集装箱公司和两家电力公司民营化。

在外界看来,这似乎是印度政府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民营化计划,而其目标则是为了筹资以削减财政赤字、吸引外资并提振经济成长。财政赤字堪称印度的心病,莫迪一次又一次地大笔“撒钱”更加剧了印度的赤字状况,如今印度政府出售国有资产无外乎“偿债”,用以平衡此前实施财政刺激的政策费用。

但有市场分析机构指出,按照印度财政部此前的预算,2019-2020财年印度的财政赤字将为7.04万亿卢比,如果仅仅考虑企业税削减所需的1.45万亿卢比,假设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所有组成部分保持不变,财政赤字将被推高至8.48万亿卢比,据了解,8.48万亿卢比的财政赤字相当于印度GDP的3.97%。

种种困难之下,莫迪要想实现自己的5万亿美元经济体目标,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挑战,但能实现。”这是莫迪自己对5万亿美元目标的看法。但彭博社为莫迪算了一笔账,按照彭博社的说法,如果印度希望实现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印度经济需要以9%-10%的速度持续增长。这对于经济增速日益放缓的印度来说,可能不是“有挑战,但能实现”的程度了。

对于印度经济增速的下滑,刘小雪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周期性的问题。对印度来说,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在基数仍旧存在,短期内更多是周期因素的影响,这种下滑不是突然性的,而是一种波动性的下滑。但从长期来看,印度自身也存在一些经济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国际收支脆弱,制造业缺乏竞争力,需要大量进口,导致经常账户赤字,且国际经济的动荡导致国际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高,进一步波及印度经济。从国内角度看,消费主导经济的印度却出现了消费下滑的状况,这又与印度金融机构过度发展有关,去年开始非银行金融机构爆仓,债务出现问题,资不抵债,导致消费跟着下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