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拉加德:中国将在全球结构性变革中担核心角色

2016-03-22 16:48:02 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人心齐,泰山移”、“以身作则”——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此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两次演讲,都分别以中国的两句老话做结尾。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她看来,一场结构性转型的大变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悄然进行,而中国将在这场变革中承担最重要的角色。如她所言,IMF仍将坚定不移的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并期待着一同移动“泰山”。

看好中国的结构性改革

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拉加德在两次演讲中都表示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乐观态度,认为不会硬着陆。论坛期间,《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拉加德,她再次表达了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看法。

她称,中国在经历一个多层面的过渡期,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在最近几天的拜访中,中国当局对改革的深度、广度以及决心都令我印象深刻,这将是未来几年中国要面对的艰巨任务。但是,如果按照计划行事,中国经济将会实现转型。”拉加德对本报记者说。

她所说的“计划”是指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新鲜“出炉”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拉加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新的规划非常清晰的展示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同时,规划也明确了一个民有的、民治的以及与人民共享的增长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和历史上发生过的每一次大改革一样,中国的转型之路定会崎岖。经济增速和结构改革之间需要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进一步而言,经济增长的速度会较从前有所放缓,但增长的节奏更加可持续;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更加依靠体制改革。”她在演讲中指出。

而如何取得平衡,拉加德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做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她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开放(open)、收窄(narrow)、发扬(expand)。

所谓“开放”是指,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市场化,并且和全球经济的融合越来越深。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收窄”的是什么呢?拉加德指出,中国需要收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更加致力于绿色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这样,改革的红利才能是持续的、广泛共享的。

“发扬”的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中国要将更多的投入放在研究和开发上,向价值链上游移动。这样做会为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拉加德指出,这些关键的要素都“浓缩”在刚刚“出炉”的“十三五”规划中。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以及实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历史大变局中间。这一转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益的。”拉加德在演讲中指出。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将坚定不移的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并期待着一同移动“泰山”。

建言中国改革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中,拉加德针对一些中国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去年11月,中国高层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但随着经济下行风险暴露,中国当局也同样意识到“稳增长”是第一位的。“供给侧改革”和“稳增长”之间又将如何平衡?

对此,拉加德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平衡经济增速下滑和加速改革确实很难。但是,中国正在尝试各种工具实现经济有序运行,这包括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等。这也是IMF在全球范围内都建议的。IMF认为,目前很多国家对货币政策过度以来,对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的运用还不够。对正确的项目投资在需求面再发力一点,更多采取利于增长的政策。我们认为,很多国家有实施财政政策的空间。

对于中国而言,拉加德强调,中国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刺激需求,包括信贷渠道。“我们建议鼓励消费,会是增长更好的助推器。每个国家都有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任务要完成。它们得落到实处。”拉加德对本报记者说。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财政赤字。拉加德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要看财政政策的内容,如果是能促进经济增长,如果公共支出很好的使用,杠杆效应尽可能最大,那么就是合适的。另外,地方政府债务倒没有必要那么多,企业债是需要注意和改革的。”

与此同时,IMF曾经指出,中国应该更加重视本国的公司债和银行资产负债表。拉加德作出回应称:“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公司债务重组和强健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同步的。这需要一个监管体系,内涵包括市场化机制,来处理这些问题。有很多资源都可以用来处理这些问题。”

而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拉加德表示,IMF在这方面和中国政府有密切的合作,并提供了支持,比如技术辅助、培训等。“很荣幸并且很乐意,帮助中国政府完善司法、监管框架,打造稳固、透明、市场化的金融系统。”她对本报记者说。

呼吁建立全球风险防范体系

拉加德还呼吁,要通过加速改革,建立起全球风险防范体系。

IMF春季年会即将在4月举行,届时将会发布新的全球经济预测。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力,拉加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IMF很可能会把2016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长率下调一点,这是因为一些下行风险变大并且暴露的概率也变大了。不过,一些国家还不错,比如印度、中国;但其他地区会下调预测,比如巴西、俄罗斯、日本等。

“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紧迫,又面临转型的紧要关头,建立一个更加稳固和安全的国际货币制度来应对风险,不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在演讲中说道。

“过去有很多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但是直至金融危机之前,真正落到实处的微乎其微。伴随着全球结构转型的展开,我们当下的系统架构将面临挑战。我们不能等到下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才开始改革。因为这些改革可以使我们避免危机。”拉加德指出。

她指出,随着中国在过去五年中逐渐称为全球经济的主动力,世界经济的重心已经在向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新兴经济体中的人口占全球的85%,GDP总量几乎占全球60%。自从经济危机以来,它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贡献了超过80%的全球经济增长量。”

但如今,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确实逐渐的放缓。全球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通缩加剧,金融环境更加不稳定,这些桎梏着新兴国家长期的发展潜力。中国本身也在转型,虽然大方向正确,但道路必将曲折。

如今,全球经济越来越多元、复杂并互联互通。“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强化国际金融体系,使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能够实现经济复苏,并且加深经济和金融一体化。”拉加德说。

在她看来,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必将承担重要的角色。今年10月人民币加入SDR将正式生效,中国也正式称为IMF的第三大股东,这一切都使得它在全球舞台上的领导地位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期许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她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