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工程师红利”时代来临 新产业股迎来投资契机

2017-12-23 12:25:45 信息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期A股市场上下波动,没有清晰的运行方向。这一方面是因为年底资金面紧张效应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市场缺乏清晰的兴奋点有较大关联。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业股的投资机会正在来临,不仅仅是新产业股在近两年来持续调整,渐渐挤去估值泡沫;而且还在于策略分析师心目中的“工程师红利”正在渐渐释放出效应,驱动新产业大力发展,从而有望催生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的高成长股。

  人口红利升级为“工程师红利”

  中国经济迎来新动能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市场参与者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度感到迷茫,较为悲观者则反复提及日本进入老龄化之后所带来的“失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周期。

  不过,较日本老龄化故事版本有着不一样的情节,因为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近三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高学历人口比重迅速提升。2000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人数大约在100万左右,2005年迅速上升至300万;2011年超过600万;2016年进一步上升至765万。研究生毕业人数在2005年是19万,2016年已上升至56万。在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中,中国培养了6000万名以上的大学毕业生,450万名研究生。

  与此同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数量也迅速增多。根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数据,截至2016年,“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4%增长至2016年的82.2%。

  由于海外留学人员大多从事于化学、医学、计算机等科技前沿领域,所以,他们的归国给我国带来更为前沿的产业技术,使我国的经济创新能力大大提升。虽然一方面是传统经济增长乏力,甚至部分产业领域有所萎缩,但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蒸蒸日上,甚至有了“新四大发明”之说,这就赋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资本市场助力

  新兴产业股迎来投资契机

  值得指出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工程师红利”的聚集与释放效应。“工程师红利”其实有两个含义:一是为新兴产业领域输送源源不断的高技术能力工程师。二是工程师们的自主创业,尤其是归国人员的创业,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与配合。

  美国经济的复苏与科技创新的绵绵不绝,与其发达的资本市场有着极大的关联。毕竟传统银行业的贷款是净资产,要质押品,但自主创业所需要的资本是无形的,得不到传统银行业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创投资本、资本市场则可以提供资本力量的支持。这也得到近期A股市场相关信息的佐证,强力新材(300429,股吧)、通富微电(002156,股吧)等与芯片产业相关联的相关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迅速拿到再融资批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资本市场将为这些新兴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雄厚的资本,支撑它们的产能拓展,也支撑起它们不断研发投入所需要的发展资本。

  因此,随着工程师红利的迅速释放以及当前稳定的资本市场,将有助于我国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进而有望催生新的高成长股。就目前来看,可以关注以下领域:一是我国产业领域相对短板的产业,如面板、芯片等产业替代领域。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新材料领域也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这可能也是士兰微(600460,股吧)、有研新材(600206,股吧)、上海新阳(300236,股吧)等个股在近期渐趋逞强的核心驱动力。

  二是在生物制药、仿制药领域,也有望出现新的高成长品种。近期关于CAR-T的细胞治疗方案出现突破,港股上市公司的金斯瑞生物科技旗下传奇生物的CAR-T有望快速产业化,极大地提振了市场参与者对生物制药、仿制药的关注激情,纷纷给予二级市场上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高溢价。这可能也是复星医药(600196,股吧)、安科生物(300009,股吧)等相关个股股价活跃的原因之一,也是药石科技等创新药、仿制药提供原材料技术支撑相关新股的股价牛气冲天的原因之一。

  因此,随着归国人员自主创业潮的涌动,能够与国际生物技术前沿比肩甚至领先的生物制药领域,有望出现新的超预期技术突破,进而对整个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的产业技术突破带来实质性推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