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或趋紧,是否加息成关注焦点
2017-12-23 12:26:20 信息来源:中新经纬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3日电(张芷菡)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全年着重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明年在金融方面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了多位经济领域的专家,来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从内部经济运行看,降低宏观经济杠杆率仍将是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加息进程已经明确,外部牵引会导致中国央行利率存在收紧的压力以防止资本外流。在实体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不排除明年央行会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管理的框架,也存在将存贷款利率向上小幅调整的可能性。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预计2018年中国金融环境是偏紧的。受到美国减税及美联储加息进程的影响,中国在明年上半年可能有一次加息。近期出台的资管新规,对整个资金面也将产生影响,将体现在银行缩表之上;目前,金融去杠杆的效果仍不太明显,预计明年会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这也将对货币政策产生收紧的影响。总体而言,明年资金面还难言乐观。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战略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周景彤: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各方面加快发展的动力将比较强,新兴行业和服务业将保持较快发展。但楼市调整、传统动能减弱、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将对经济运行带来不确定性。2018年GDP将增长6.7%左右。预计货币信贷将真正回归“不松不紧”,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资金价格或波动趋升;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基调不变,同时与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政策一道,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通胀水平总体可控,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基调,预计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目标分别为10%和12%左右。法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短期内或将保持不变,政策利率有进一步上行压力,央行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和期限组合,实现“削峰填谷”,保持市场利率水平总体平稳。MPA考核近一步完善以及定向降准政策实施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脱虚向实、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将继续呈现双向波动特征。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员明明:预计除了明年年初定向降准正式实施之外,央行或将在2018年再进行一次定向降准托底总需求;预计2018年美联储加息次数大概率为2次,视美国经济复苏和通胀具体情况在1~3次之间波动,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央行或进行1-2次OMO利率调整对冲影响;不排除央行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一次加息操作。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成为双支柱。货币政策为去杠杆创造有利条件;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助力金融去杠杆,双支柱协调配合防范金融风险。
财经专栏作家李庚南:2018年,面对美国减税、加息、缩表“组合拳”,以及大概率出现的全球加息、减税潮,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环境无疑将变得更加复杂。总体上判断,央行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稳健中性的基调;但基于外部影响与国内货币市场运行态势,加息或成必然。当然,央行加息未必拘于提高基准利率形式,而更可能运用已经比较娴熟的SLF、MLF、SLD等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从货币供应的角度看,市场流动性或将呈现一定程度收紧。但银行体系流动性应该不会明显承压。 (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