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17年国际重大新闻回顾

2017-12-29 21:00:1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7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展示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积极贡献中国方案,“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不仅是中国的大事,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报》“国际资讯”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密切追踪国际社会科学发展动态和热点话题,通过对国内外诸多学者的深度采访,竭力为读者呈现出精彩的解读。年终岁尾,让我们回顾2017年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感受这充满激情与收获的一年。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2017年1月11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17年全球风险报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社会分化、收入不平等以及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的出现,对国际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并将持续影响世界经济。面对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前景略显暗淡。在当前形势下,世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2月20日,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英国《金融时报》官网发文表示,在填补世界领导力真空上,中国具有雄心和优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弗林特·L.乐福莱特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气候治理领域的行动和承诺,让中国在这一全球主要事务上处于领导地位,不仅在能源和气候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等其他关键领域议题中,中国也具备‘显著优势’,中国正成为全球化重要的拥护者和领导者”。

  比利时智库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尤里·达杜什则认为,未来发展中国家会成为推动全球各领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美国纽约大学格林斯潘经济学教授默文·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提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应更多承担领导角色,展现国际治理能力与包容性领导力,通过寻找共同利益,将世界伙伴联合在一起,最终重塑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提振就业信心、促进创新协作,共同应对全球化等问题。

  中国经济稳步转型为世界经济发展作贡献

  2017年3月的中国“两会”吸引了国外学者的持续关注。有英国学者认为,此次“两会”所提出的中国国内改革的重点议题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世界局势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增强的情形下,中国稳步推进经济改革与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包容性增长,推动重大战略实施,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主任凯瑞·布朗撰文表示,如今,地缘政治的重心正在转移,像“两会”这样能够展示中国未来几年内策略的大事具有重要国际影响。英国考文垂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组教授尼尔·伦维克对本报记者表示,西方研究中国的学者以及相关决策者近年来愈加关注中国的“两会”。“两会”使人们更加明确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及社会改革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及落实措施。

  “金砖四国”概念首创者、英国财政部前商务大臣吉姆·奥尼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正在逐步实现由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模式的转变,这对世界而言很关键。中国转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表明中国与世界贸易互动的方式发生变化。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国内十几亿消费者,而且意味着出口更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更为发达的产品制造者及服务提供者将有更大机会从中受益,美国也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英国脱欧正式启动欧盟前景值得关注

  2017年3月,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致函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告知英国脱离欧盟意向,这标志着英国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英国向欧盟告知“脱欧”意向后,欧盟将与英国进行协商谈判。进入谈判程序后,何时完成谈判无法预期。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欧盟与国际经济法讲师比利·梅洛·阿罗约表示,协商谈判的内容不仅包括英国如何退出欧盟的问题,还包括“脱欧”成功后,英国将与欧盟建立何种贸易关系的问题。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罗宾·尼布雷特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英国与欧盟谈判后无法达成协议,英国与欧盟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就只能处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之下,这将对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而这样的结果是英国和欧盟都不希望看到的,因为这也不利于欧盟对英国的出口。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欧洲议会就《欧盟的未来白皮书》发表讲话,阐述了英国脱离欧盟后,欧盟未来可能面对的五种发展前景,包括继续推进一些领域的改革、维持欧洲统一市场、走“多速欧洲”的发展道路、27个成员国在特定的政策领域开展高效工作并减少在没有附加值领域的行动,以及各成员国同意分享更多的权力、资源和决策权,欧盟的领导权得到确认。

  一带一路重塑全球贸易与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在美国很多学者以及观察人士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地域广泛,旨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实现地区联通、经济繁荣。一带一路是一个拥有宏伟蓝图的规划,是一个伟大的构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鲍泰利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是个非常积极的计划,是中国为和其邻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例如欧洲、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各个国家进行合作而设计的重要构想,这个构想符合中国以及全球经济体系的长期利益。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荣休教授让-皮埃尔·莱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还提到,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活动,带动了宗教、艺术与科技等方面先进知识的传播,实现了欧亚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融合与彼此交流。倘若欧亚大陆各国家之间能够加强交流与融合,那么无论是市场还是文化领域,整个欧亚大陆都将受益无穷。而“一带一路”倡议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崭新的机会,在基础设施、物流、金融、旅游、数字贸易、艺术、建筑等多领域催生新市场、带来新商机,带动经济增长、增进企业家精神。不难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关经济和贸易,更有望创造出欧亚市场,而且涉及文化领域,极具潜力创造出一个欧亚的文化、科技与思想社区。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再生变数

  华盛顿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3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发舆论哗然。世界资源研究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蒂尔对此发表声明称:“这一决定是巨大的错误,将全球民众的福祉完全置之脑后,令人震惊。《巴黎协定》是全球迄今以来最来之不易、最受欢迎的成就之一,特朗普要对美国的退出负责。这一决定严重低估了美国企业的创新动力,将对美国企业应对21世纪新经济的能力产生影响,使美国倒退到上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

  美国气候领导力委员会创始人、共和党人泰德·豪斯泰德称,这样的决定不符合大多数美国民众的观点,也与商界人士的意见相左。据相关民调统计,约71%的美国人希望美国留在《巴黎协定》中,许多商界人士也表达了类似意愿。德国奥托贝森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南丹·沙若雷亚也提到,《巴黎协定》被广泛认定为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协议,作为世界大国的美国拒绝承担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非常巨大。

  金砖峰会:传达更多发展中国家声音

  2017年9月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此次会晤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会议召开前夕,“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撰文称,如今大家对金砖五国经济发展的关注比以往更加频繁。金砖合作不但会持续下去,而且未来会更加繁荣。俄罗斯联邦政府财经大学副教授格沃尔格·米尔扎扬也认为,未来金砖合作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决策平台,对世界秩序产生建设性影响。

  印度全球问题研究所主席阿肖克·萨杰哈尔对本报记者表示,金砖五国都能借助金砖合作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经济问题。金砖五国所在的地理位置也都具有战略意义,它们是各自区域内最重要的经济体。因此,深化金砖国家彼此间的伙伴关系,更有助于形成多边贸易体系,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体系。

  此次峰会,中国总结以往的成功做法,概括并提出“金砖+”模式,旨在加强金砖国家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推动建立更为广泛的伙伴关系。日本筑波大学副教授让·克罗德·麦斯瓦那认为,“金砖+”模式可以帮助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走上正确的轨道。“金砖+”模式同时也会让金砖国家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传达出更大的声音。

  “十九大”:世界期待中国未来发展蓝图

  2017年10月18—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不仅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研究中国问题的国外学者来说,他们更加期待了解中国如何规划未来发展蓝图。丹麦奥尔堡大学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与国际关系期刊》主编李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到,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拥有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以及全球能源需求大国。可以说,全球都能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市场规模以及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为世界提供了很多机遇。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计划的出台。中国共产党发布的中国梦蓝图,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中国因实行改革开放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的提出,无疑为中国绘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法国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玛丽-弗朗索瓦丝·雷纳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承诺的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这可以给法国企业带来极大的机遇,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与法国企业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域较为契合。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荣休教授让-皮埃尔·莱曼表示,“在我看来,中国正处于关键转折点,中共十九大的基调和雄心至关重要”。莱曼最关注的是,为实现中国梦,中共十九大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他认为,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中国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由创造力及思想的力量推进社会稳定、环境改善及全球关系和谐,这不仅有益于中国,还将惠及世界。

  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词

  11月8—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访华之旅,此次访华,被美国媒体评为“最关键的一站”,认为“中美关系将是美国未来20年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波士顿环球报》报道称,特朗普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实际上比许多观察家预测的更有共识,两人之间的热情相见有助于缓和两国外交关系,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关系。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学者都表示中美两国首脑不错的个人关系,这对于中美关系是个积极因素。他们认为首脑友谊有利于促进良好的双边关系。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企业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达2535亿美元,商业合作成果丰硕。美国各大媒体报道称,这是个“大手笔”,美国的一些大公司比如卡特彼勒、波音、高盛等都在其中。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认为,这些合作协议的签署很好地说明了双方可以建设有成效的双边贸易关系。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德怀特·珀金斯对本报记者表示,双边赤字不能通过直接限制与顺差国的贸易来解决。即使美国通过提高关税或者对中国进口配额限制,减少了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赤字也会在其他地方出现。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认为,“当你看到世界上最强的两个经济体领导人站在一起时,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美双方首脑在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增进双边合作,才能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以及共同为世界繁荣作出贡献。中美关系曾经经历很多风雨,以后也会有起伏,但未来的中美关系合作将是主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