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明年全球经济预测:国际机构一边倒看涨

2017-12-29 21:03:09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影响明年全球经济的正负力分析

  张锐

  伴随着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增长中枢的上移,看涨2018年世界经济于是成为了“一边倒”的认知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7%,不仅高于2008-2017年年均的3.3%,也高于1980-2017年年均3.4%的历史增速;世界银行同样做出了乐观的预测,指出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升至2.9%;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预测结果为全球GDP增速在2018年将达到2.8%。

  推动世界经济继续提速的力量确实显而易见。除了科技进步不断激发出全新的商业因子以及消费信心逐渐趋强从而产生出更为强健的经济内生性动能外,美国的税制改革与中国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将进一步增强支撑全球经济上行的“双核”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全球财政状况还是债务状况以及国际贸易与投资状况,在2018年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至少短期系统地消除了掣肘与危及经济增长的核心因子。

  财政状况方面,重点部位风险的渐次弱化应当不容置疑。据IMF预测数据推算,2018年全球财政赤字总额为2.55万亿美元,较上年下降0.13万亿美元,同时全球赤字率为3.03%,较上年回落0.36个百分点,接近3%国际警戒线;分层观察,在全球有统计数据的191个经济体中,2018年有158个经济体可能会出现财政赤字,但数量较上年减少3个。结构层面看,2018年有82个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高于3%,同比减少10个;另有40个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高于5%,同比减少9个。不难发现,虽然2018年全球财政失衡还不会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总体却延续了2017年的向好趋势,不仅中、高风险的经济体数量持续减少,而且全球财政风险的覆盖范围渐趋收窄。

  债务状况方面,风险拐点继续下移的趋势也基本确立。据IMF的预测显示,2018年的全球负债率为82.40%,较2017年下降0.39个百分点。从分布结构看,高危风险源向中等风险源退化,极端风险明显转弱。IMF统计的186个经济体中,2018年有30个经济体负债率高于80%,有 16个经济体逾越100%技术破产线,分别较上一年减少3个和1个。据此,穆迪对2018年主权信用环境给出的预测结果是,在纳入评级范畴中的137个主权国家和地区中,102个的展望为稳定,占比为74%;13个的展望为正面,占比为10%;两项合计占比超过80%。即便是还有22个主权国家和地区的展望为负面,占比为16%,但低于一年前的35个以及26%的占比幅度。

  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尽管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可能继续作祟,但依然难以压抑住由经济强劲增长激发出的企业跨境贸易与投资热情,对此,WTO的预测结果是,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将达到3.2%,最高升至4.4%。不仅如此,受到财政与债务风险减弱以及宏观经济指数正面力的牵引,2018年全球并购交易活动将加速回暖,并购交易额有望高达3.2万亿美元,成为2001年以来的第三大年度并购交易额,也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大交易额。

  但是,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的不平衡与不协调现象也会相伴而生。一方面,许多国家总体失业率虽然回到了危机前的水平,但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根本格局并未改变,全球失业率依旧维持在5.8%左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还没有达到预期,全球物价同比涨幅不足1%的国家竟达到了15个;再者,新兴市场经济体虽然2018年总体上有望实现4.85%的增长,但分化态势却进一步加剧,其中印度经济增长可能会大大弱于预期,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的经济增速都将低于2%。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财政、公共与私人部门负债以及金融市场都还存在着扰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财政风险方面,美元指数中枢可能继续抬升,全球油价势必持续低迷,石油出口国财政状况势必继续恶化,加之以加息为主要内容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反压,石油价格很难出现大幅跳升,由此将使得沙特、委内瑞拉、巴西甚至俄罗斯的财政赤字率进一步提升。据IMF预测, 2018年全球GDP总量前一百的经济体中,财政赤字率排前十的国家依次是:利比亚、委内瑞拉、巴林、阿曼、黎巴嫩、巴西、沙特、肯尼亚、哥斯达黎加和玻利维亚。显然,财政风险正向石油出口国和拉美地区汇集,一旦酿至财政危机,不排除会产生严重的外溢冲击。

  债务风险方面,虽然2018年全球总体债务占比有所下降,但债务绝对规模的增速却不降反升。据IMF预测,2018年全球债务规模将上升至69.53万亿美元,逼近70万亿大关,约等于3.4个美国或5.3个中国的2018年经济量,而且这一规模较上年大幅提升了3.89万亿美元。从增速看,2018年全球债务规模的同比增速为5.92%,加速扩张的债务规模正在形成长期的风险压力。另外,2018年发达经济体的负债率虽小幅下滑至104.16%,但仍将连续第8年高于100%技术破产线,同时新兴市场总体负债率较上年增加1.52个百分点,债务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如果各种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将加剧全球债务风险的敏感性。

  金融风险方面,2018年美联储至少加息三次,同期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加拿大央行都将继续升息,而且美联储与欧央行的“缩表”在2018年正式展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无可厚非,也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但若节奏与力度把握失当,极有可能形成意想不到的扰动与冲击甚至金融风险。一方面,美元利率升高若拉动美元升值过快,不仅会引致新兴市场资本的快速外流,而且将对高杠杆、资产负债表错配、汇率与美元挂钩的经济体产生巨大杀伤;另一方面,过往一年股市的高涨已经令美国、印度、巴西等国的资产价格出现“高估”,货币政策收缩力度过大很可能刺破资本市场的泡沫。此外,特朗普政府放松金融监管在2018年将实质性落地,为了与美国争夺金融资源,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可能会竞相以修复金融活力、推动经济复苏为旗号,打破危机期间艰难构建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进而催生新一轮的系统性风险。按照IMF的预测,如果上述金融风险发生,将对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造成1.7个百分点的损失。

 

  鉴于世界经济前行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宏观政策管理应当注重短期经济目标的实现与长期经济风险把控的平衡,在继续维持经济、金融周期短期稳定同时,致力于渐次收窄两大周期之间的差距,确保经济长周期复苏的平滑。另一方面,要保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系统性协调,形成机制上依次衔接、功能上相互支持、时序上合理轮动的政策搭配框架。不仅如此,各主要经济体应在供给侧加快结构性改革与优化,如美国须重点优化资本供给,欧洲须优化劳动力供给,中国须优化制度供给,资源出口型国家应优化商品供给,以多维度开辟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通道,夯实经济长周期繁荣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