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17新闻年鉴:世界大变局

2017-12-29 21:10:34 信息来源:河北新闻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裂变 聚合 希望

即将过去的2017年,处于大变局中的世界,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走到发展演变的重要关头: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触发国际关系大调整,西方裂变明显加深;

全球化进程在“逆风”中努力探寻走向再平衡之路,合作共赢、普惠发展仍是方向;

世界经济增长提速,科技创新成果不断问世,多个热点问题在各方博弈中得控趋稳,国际安全形势严峻中孕育希望。

2017年,西方裂变持续深化。一些国家内部社会分化严重,极端思想乘势突起,与主流民意发生激烈碰撞。在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仍未走出“逆风”。

在美国,党派之争和种族矛盾日益凸显,极端事件频发,社会裂痕不断扩大。“美国优先”政策让特朗普政府先后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订进程,美国频频“退群”令世界哗然。

这一年,从外交馆舍风波到“制裁大战”,美俄深陷结构性对抗。卡塔尔断交风波和也门危机折射中东的持续动荡。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朝鲜多次进行核导试验,美韩军演一再升级,令世界神经紧绷。

这些裂变增加了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局势不可忽视的特征。

“有了阴影,光明才能更加耀眼。”复杂的国际形势让世界更加意识到合作的重要。

在“聚”与“散”的撕扯较量中,合的力量在不断聚集。伊核协议因美国“较劲”面临毁弃时,各方竭力挽救,力劝美伊双方重信守诺;欧洲一体化在受到重创后,法德领导人再就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取得共识;首次扩容的上海合作组织明确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反对任何形式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是个命运与共的融合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继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汇聚起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

当今世界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饱受战乱之苦的叙利亚和伊拉克终迎希望曙光,长达10年的巴勒斯坦政治分裂有望结束,世界经济近10年来首次实现全面增长提速,国际贸易走出多年低迷。

人们不会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会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必由之路。

朝美互相示强 半岛局势恶化

2017新闻年鉴:世界大变局

9月8日,在韩国首尔,民众在总统府青瓦台前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新华社/美联

东北亚局势在2017年可谓跌宕起伏,一边是朝鲜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多次试射弹道导弹,进行第六次核试验,一边是美韩进行军演对朝持续施压。美朝互相示强,导致半岛局势恶化。

展望新的一年,各方应切实全面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认真考虑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双轨并行”倡议,走出缓和局势的第一步,为重启对话谈判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氛围。

● 朝鲜核导试验加速

2017年,朝鲜的核导研发速度远超外界预料。9月3日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验。朝鲜还多次进行弹道导弹试射,宣称其试射的洲际导弹“可打击美国本土全境,技术特性不断改进”。国际社会谴责朝鲜威胁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

● 美韩军演继续加码

美军航母群两次集结半岛周边,战略轰炸机频繁飞临侦察,半岛局势可谓剑拔弩张。每年4月都是半岛的敏感期,2017年的4月尤为紧张。美韩举行史上最大规模“关键决断”和“秃鹫”联合军演。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回应称,半岛局势50年来最严重。韩国人自称遭遇“四月危机”。

● 美朝“口水战”硬碰硬

美朝在2017年多次上演“硬碰硬”的口水战,加剧了半岛紧张气氛。特朗普上台后扬言“所有选项都摆在桌上”,引发外界对朝动武猜测。8月,特朗普警告朝鲜“最好不要再威胁美国”,否则将招致前所未有的“炮火与怒火”。朝方随即表示,正考虑通过中远程弹道导弹对关岛周边进行包围射击。9月,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威胁将“彻底摧毁朝鲜”。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随即回应称,考虑采取最强硬的反击措施。

● 安理会对朝制裁升级

针对朝鲜9月3日进行的第六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9月11日通过第2375号决议,决定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根据决议,国际社会将减少对朝鲜的石油供应,禁止朝鲜纺织品出口以及禁止朝鲜海外务工人员向国内汇款等。12月22日安理会再次通过涉朝决议,决定对朝鲜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包括要求朝鲜将每年成品油进口数量从200万桶削减至50万桶,以及朝鲜的海外务工人员在限定期限内被遣返等内容。

● 朴槿惠遭弹劾下台

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通过了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朴槿惠立即被免去总统职务,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成功弹劾下台的总统。4月17日,韩国检察院以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等罪名提起公诉。5月23日,朴槿惠出庭受审,庭审中,朴槿惠方面否认了检方全部指控,坚称无罪。

美国“任性”施政 “优先”正变“孤单”

今年初,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任性”地祭出了“美国优先”的执政大旗。他说:“从这一刻开始,一切都是美国优先。每一项关于贸易、税收、移民、外交的决定,都将基于美国人的利益。”“美国优先”催生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美国进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哈丁·兰和迈克尔·富克斯撰文指出,“美国优先”正变为“美国孤单”。

● 一再上演“退群”戏码

1月23日,特朗普以“美国工人利益”为由,签署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行政令。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称协定给美国带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10月12日美国政府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2月3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

● 签署禁令限制移民

特朗普1月签署了限制多国移民入境的禁令,招致各方批评并被联邦法官下令“冻结”。12月4日联邦最高法院裁决,最新版入境限令全面生效,禁止伊朗、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索马里、乍得、朝鲜公民和委内瑞拉部分政府官员入境美国。

● “白人至上”引发骚乱

8月11日晚至12日,美国多个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成员出现在夏洛茨维尔市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内集会示威,以反对该市今年早些时候决定拆除市内一座内战时期南方将领罗伯特·李的雕像,同时呼吁白人团结起来对抗少数族裔,维护自身利益。示威引发骚乱,致数十人伤亡。

● 将中俄列为“竞争对手”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月18日公布了他任职以来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强调“美国优先”,并宣称,美国正面对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国和俄罗斯等“修正主义大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 枪击事件伤亡惨重

10月1日美国西部城市拉斯维加斯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527人受伤。这起事件已成为美国现代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事件。警方证实,嫌疑人为64岁的当地居民斯蒂芬·帕多克,其袭击动机不明。

● 列车脱轨百余人死伤

美国一列列车12月18日早高峰时段在华盛顿州塔科马以南脱轨,至少3人死亡、超过100人受伤。运输部门着手调查脱轨原因,列车超速、铁轨升级不到位等潜在隐患跃入公众视野。特朗普随后发布推文,表示急需改善道路、桥梁、隧道、铁路等基础设施。

域外大国插手 中东持续动荡

2017新闻年鉴:世界大变局

11月17日,在伊拉克拉沃,士兵参加收复拉沃的军事行动。 新华社/美联

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东乱象纷呈:沙特等国与卡塔尔断交、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沙特突然辞职后又收回辞呈、也门前总统萨利赫被胡塞武装打死、叙利亚内战各方日内瓦和谈停滞不前、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一系列乱象背后,是域内外强国的多方缠斗。

展望新的一年,沙特和伊朗两国以及他们各自领导的阵营在中东地区的争斗将反复出现此消彼长、互有攻守的拉锯局面。巴以矛盾也很可能重新成为中东局势中的突出问题。加上域外大国的插手,中东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恢复平静。

● “伊斯兰国”被击溃

11月19日,叙利亚政府军宣布全面收复“伊斯兰国”在叙最后主要据点阿布卡迈勒。11月25日,叙政府军及其友军对“伊斯兰国”发动最后清剿。12月3日,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宣布,该武装从“伊斯兰国”手中解放代尔祖尔省东部地区。伊拉克总理阿巴迪12月9日宣布,伊政府军已收复“伊斯兰国”在伊控制的所有地区。这一年,盘踞两国多年的“伊斯兰国”被击溃。

● 卡塔尔遭遇断交风波

6月5日,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断交后,四国对卡塔尔施加封锁,禁止往来卡塔尔的飞机、船只使用各自的领空和港口。

● 美宣布耶城为以首都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月6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此举遭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拥有57个成员国的伊斯兰合作组织12月13日宣布,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同时宣称美国的决定“无效”。

● 黎巴嫩总理辞职一波三折

11月4日,正在沙特访问的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突然宣布辞职,并指责伊朗及其“代理人”黎巴嫩真主党干涉阿拉伯国家事务。哈里里宣布辞职后,经法国斡旋,于11月21日返回黎巴嫩并宣布暂缓辞职。12月5日,哈里里收回辞呈,意味着关于他持续一个月的辞职风波暂时画上句号。

世界经济变暖 持续还需发力

2017新闻年鉴:世界大变局

日本神户制钢所产品数据造假,股价大跌。这是10月10日在日本东京的神户制钢所办公地点拍摄的企业标志牌。 新华社/路透

世界经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表现令人惊喜:按照IMF最新估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6%,增速创六年来最高,复苏基础为近十年最广泛,贸易投资显著回暖……

尽管如此,多方观察人士认为,世界经济难言已跨越了“新平庸”、开启了“新增长”。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尚属“温和”范畴,未来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要持续复苏,还需进一步发力。

● 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0日发表报告,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较7月份时均上调0.1个百分点,分别至3.6%和3.7%,同时也上调了包括中国在内主要经济体增长预期。IMF说,预计今年全球75%的经济体增速都将加快,这也是全球经济近十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

● 美小幅加息大幅减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月13日宣布今年第三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预计明后两年仍将保持小幅渐进的加息节奏,这意味着美元汇率上涨空间将受到限制。美联储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和2020年分别加息两次。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12月20日通过30年来美国最大规模减税法案。分析认为减税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有限,而且部分涉及跨国企业的条款可能违反双边税收协定和国际贸易准则。

● 欧日自贸协定达成框架协议

欧盟和日本7月6日就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达成框架协议。这是双方迄今达成的最大双边贸易协定,市场规模涉及6.38亿人,21万亿美元GDP,占全球经济总量近三分之一。欧日EPA生效后,超九成商品将减免关税,预计每年减免关税约10亿欧元。

● “日本制造”曝造假丑闻

11月28日,日本化工巨头东丽株式会社成为最新一个承认造假的日本企业。此前,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承认产品质量数据造假,日本第三大钢企神户制钢所被曝质检数据长期造假,主要汽车制造商日产和斯巴鲁被曝长期使用无资质质检人员。

民粹主义抬头 欧盟前景不明

一年多来欧洲形势出现良性变化:经济复苏明显、难民危机缓解、一体化出现新机遇……欧洲三场大选的结果有利于欧盟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进程,因为未来数年,荷兰、法国、德国这三个欧盟重要国家都由亲欧政党执政,而第三次连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更被认为是欧盟的“舵手”。但由于各国民粹势力扩张,欧盟成员国发展不平衡,欧盟核心国家缺乏共识,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也面临多重难关。

● “脱欧”谈判难言乐观

3月29日,英国正式向欧盟递交“脱欧”信函,成为首个寻求退出欧盟的成员国。12月,英欧双方就爱尔兰边界、欧盟在英公民权利、“分手费”等核心议题达成协议,第二阶段谈判即将开启。由于尚存不少分歧,前路仍难言乐观。

● 多国大选尘埃落定

2017年,欧洲多国举行大选。3月21日,荷兰现任首相吕特在议会大选中成功获得连任。5月7日,年仅39岁的法国前经济部长马克龙在总统选举中获胜。9月2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得最多选票。

● 特雷莎·梅豪赌失败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4月18日出人意料地宣布,英国将在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然而保守党在议会下院选举中未能获得半数以上席位,英媒用“政治豪赌的失败”来定性此次由保守党主导、结果又伤及自身的选举。

● “独立”闹剧失道寡助

10月27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单方面宣布独立。同日,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解散加区议会,由中央政府接管加区政府,并定于12月21日重新举行加区大选。同时,欧洲多国谴责这一违宪行为,表示不会承认加区“独立”。

● 多国再现恐袭阴霾

4月7日,一辆被劫持的货运卡车冲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皇后大街,造成4人死亡;5月22日,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至少22人死亡;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发生汽车撞人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3人丧生。

俄美频频斗法 关系重启渺茫

2017新闻年鉴:世界大变局

俄战舰发射巡航导弹打击“伊斯兰国”目标。 新华社/美联

2017年的俄罗斯政策和形势走向,可以放到与美国博弈的视角下去审视。这一年俄美关系,并未如乐观人士预期的借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实现“重启”,但也未落入直接对抗无可转圜的境地。在抗衡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打压的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找缓和关系的突破口。普京12月表示将参加明年3月的新一届总统选举,连任难度不大。但俄当前在外交、经济等方面有一系列棘手难题,将考验选举胜利者。

● 俄全面撤兵叙利亚

12月11日,普京在叙宣布,他已下令俄罗斯开始从叙利亚撤军,除保留两处军事基地外,俄将从叙境内撤出23架各类固定翼战机、2架卡-52武装直升机,俄军部分工兵、医护人员等也将陆续回国,到今年年底俄军驻叙人员显著减少。从叙利亚撤军,显然有利于改善中东各国对俄罗斯的观感。俄罗斯与埃及、土耳其加强合作,则透露出普京在中东重新洗牌布局的意图。

● “通俄门”调查愈演愈烈

年初,美国17家情报机构发表联合报告称,俄罗斯在2016年美大选期间入侵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和希拉里竞选团队的电脑系统,以帮助特朗普获胜。而在12月1日,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承认就其个人与俄罗斯方面的接触向联邦调查局作了伪证,并表示将配合司法部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有关“通俄门”事件的调查。随着弗林的认罪,“通俄门”调查将进一步升级。

● 俄美之间互相制裁

7月25日,美国要求对俄罗斯等三国实施新制裁,并限制美国总统解除对俄制裁的权力;7月28日,俄要求美方将美驻俄外交人员裁减755人,以使两国在对方国外交机构的人数对等;作为对俄罗斯的报复性回应,美国要求俄方在9月2日之前关闭俄罗斯驻美国旧金山总领馆及位于华盛顿、纽约的各一处外交设施。

● “外国代理人”之争

9月,美司法部要求“今日俄罗斯”美国频道最晚于11月13日在美注册为“外国代理人”,否则银行账户将遭冻结、在美公司主管可能被逮捕。最终,“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不得不按美方要求完成登记。普京11月25日签署媒体“外国代理人”条款修订案,俄司法部随后确认包括美国自由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电台、“现在时间”电视台等9家美国媒体为“外国代理人”。

● 空军危险游戏

6月19日,俄军机在波罗的海上空成功拦截了两架试图接近其边境的美国RC-135侦察机。11月25日,俄军一架苏-30战斗机在黑海上空拦截了一架逼近俄罗斯领空的美军P-8A反潜侦察机。12月中旬,美称两架美军战斗机在叙利亚上空拦截两架“越界”巡逻的俄罗斯战斗机,一度以发射信号弹方式警告对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