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GDP最高的10座城市出炉 这座城成“新一线”冠军

2018-01-22 14:28:43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GDP最高的10座城市出炉,这座城市超越天津,成“新一线”冠军!

艾森网消息:最近几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天津、成都、武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陆续公布2017年经济数据,中国前10强城市的排名也逐渐清晰。

其中,上海GDP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在全国城市中稳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广州成为“2万亿俱乐部”成员,这四座城市的经济总量破10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8。

可现在,中国正在告别“唯GDP论”的时代,GDP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呢?

北上广深经济总量占全国1/8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相继公布本地区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成绩单”均已公布,

初步核算,北京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广州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

深圳预计2017年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相加达到10.16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万亿元,也就是说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1/8左右。

除了北上广深,哪些城市有望入围GDP前十呢?

城市进化论发现,天津、成都、武汉、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已公布2017年经济数据,而重庆和杭州尚未公布。统计如下:

 

 

1516591937406.png

如果把十强城市的2017年GDP数据相加(未公布的按2016年的数据计算),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达到23.3%,对中国经济的分量可见一斑。

按照2016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天津以17885.39亿元的生产总值,排在全国第五位。当年,天津经济增速为9.0%。但就在1月19日,天津公布全市经济数据,2017年GDP增长3.6%,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重庆只需在2017年GDP增速达到4.82%,就能超过天津。而重庆2017年上半年 GDP同比增长10.5%,因此,重庆坐上全国经济总量第五城的位置,基本没有悬念。

此外,2016年,排在第10位的杭州GDP为11313.72亿元,排在第11位的南京GDP为10503.02亿元。2017年,南京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0亿元左右。如果杭州完成2017年初提出的经济增长8%左右的目标,2017年GDP将突破1.2万亿元,不会被南京超过。

城市经济只看GDP吗?三组数据告诉你

GDP只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但是由于城市规模不同、人口数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在居民收入上的体现不同,因此,需要将GDP与其他数据相结合,才能看到一个城市更深层次的经济状况。

经济密度

面积大的城市GDP不见得高,面积小的城市GDP不见得低。城市进化论(微信号:urban_evolution)使用“经济密度”这一指标,来测算这14个城市的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效率。

 

1516591937801.png

  ▲2017年GDP超万亿城市经济密度(数据说明:GDP数据均以201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预期增速计算得出)

 

当引入了经济密度这一指标以后,14座万亿城市的排名座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深圳成为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是第二名上海的4倍多;GDP排名第13位的无锡跃升到了经济密度第4,南京和苏州的排名也有所上升。看来,江苏这个面积不大的省份里,还真有不少“多产”的城市。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情况反映了一个地方政府到底有没有钱。抛开只比较绝对值的思路,这14个“超万亿”的城市中,每万人为政府贡献的财政收入情况到底怎么样?

 

1516591937288.png

▲数据来源:经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这里,“万人贡献财政收入”这个指标将2016年的总财政收入除以总人口,由于落户在一个城市的人不见得会为这个城市贡献财政收入,因此选取“常住人口”这项指标来测算人口。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深圳以最少的人贡献了最多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第三名一跃到了第一。南京也表现不俗,虽然在14个万亿城市中财政收入只排到了第11位,但是万人贡献财政收入则跃到了第六。总体上来看,北上深和来自江浙的城市在这一指标上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

赚了钱肯定要花,但花多少、怎么花,花完了兜里还剩多少,这个问题也需要好好考虑。在这里,出现了另一个指标:财政自给率。

财政自给率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值。预算内是亏空是盈余在这一指标下一目了然。因此,这个指标也能在一定情况下体现出一个城市发展是否健康。

 

1516591937513.png

  ▲2012-2016年14座城市财政自给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计算得出)(说明:财政自给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

 

统计发现,“财政自给率”表现相对较好的只有苏州、无锡、杭州三座城市。2015全年,14座城市中有13座的财政自给率是下降的;2016年,14座城市中有12座下降。更令人惊讶的是,到了2016年,14个“GDP万亿”或“准万亿”城市,竟只有苏州和无锡的财政自给率能够在1以上。

老百姓的钱袋子

看完了政府的“钱袋子”,我们再来看看,今年“万亿GDP”朋友圈里的14座城市中,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由于2017年的相关数据还没有完全披露,我们只能将时间轴拉回到2016年,看看一年前的他们,在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两项指标上表现得怎么样。

在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中,城市进化论没有找到苏州和无锡的“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这项指标。为了保证可比性,只能把剩下12座城市的此项指标拿来做对比。

 

1516591937266.png

▲2016年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16年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上来看,北京和上海是绝对的老大老二。广州、重庆、成都、深圳在第二集团。

总体来看,这一指标和GDP的指标差异不算太大,但需要强调的是,指标因为是绝对值,还受到了人口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此外,要判断居民从GDP中获得了多少,就需要知道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比例越高,居民的获得感就越强:

 

1516591937653.png

  ▲2016年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排名(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部门)(注:由于深圳、天津两市公报中未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采用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GDP衡量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不过,一个城市发展得好坏,不能只靠GDP来衡量的,而是还要看效率、看质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