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春到田舍农事忙——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综述

2018-03-21 15:58:29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春到田舍农事忙——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综述

新华社记者 董峻

草木萌生,田野新绿。21日是春分节气,伴着渐暖的春风,各地正由南向北相继进入备耕春耕和田间管理的大忙时节。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各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早部署、早动作,一幅农业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水稻生产大省湖北,今年将调减双季稻劣势产区和中稻劣势产区面积、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该省早稻部分产区存在生产季节紧、成本高、产量低、品质差、销售难等问题,对此拟调减双季稻劣势区种植面积150万亩、丘陵山区的中稻50万亩。

减下来的耕地干什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在滨湖田、低湖田和冷浸田等双季稻劣势区开展稻田绿色综合种养;新增再生稻约50万亩,实现“一种两收”;在丘陵山区中稻劣势产区改种薯类、高山蔬菜、中药材等。

在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眼下最重要的农事是推进玉米和水稻的种植结构调整。按照“减玉米、控水稻、增豆麦、扩杂粮果蔬”的总体思路,这个省在过去两年玉米面积调减3400万亩基础上,今年水稻、玉米调减力争实现新突破,杂粮杂豆、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作物发展到2000万亩。

湖北、黑龙江两省虽地跨数千里、气候大不同,但却和各地一样正在共同谱写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曲目。调减无效供给、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正是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的主旋律——

东北地区重点压减寒地低产区粳稻面积,长江流域重点压减双季稻产区籼稻面积,力争水稻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巩固玉米调减成果,继续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调减耗肥水、易感病的作物,重点调减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的小麦面积,适当调减西北条锈病菌源区和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的小麦。

同时,积极发展优质稻、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在巩固主产区、发展粮棉油糖优势产区、稳步提升产能的同时,重点打造特色区,加快发展食用菌、茶叶、水果、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

结构要优化,丰收也要确保。对“春雨贵如油”的当下来说,有效降水和灌溉尤为重要。入冬以来华北、黄淮北部较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眼下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河北、山东等地旱象露头并持续发展,加上今年小麦苗情较差,弱苗与旱情“双碰头”给春季麦田管理带来困难。

欣喜的是,近期中东部地区迎来新一轮降水过程,特别是华北受旱区出现雨夹雪天气,土壤墒情有所改善,降雨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于振文院士说,小麦返青后大部地区苗情转好,这次降雨相当于给小麦浇了一次返青起身水。

农业农村部已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关键技术,促进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重点防范春旱、“倒春寒”等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影响。同时,强化病虫防控,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防控,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针对今年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农业农村部已加强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狠抓农资市场监管,保障春耕生产需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