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金融监管新框架与中国金融政策新方向

2018-03-22 17:14:45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1521698088342.jpg

图:在新的金融监管架构下,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

艾森网消息:大公网讯 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合併,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两会推出新的国务院金融机构改革正式落地。在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设立的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领下,新的金融监管架构主体已蔚然成型。/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学术委员 鄂志寰

新金融监管框架在坚持金融业综合经营方向的前提下落实功能监管,集中整合监管资源,发挥专业化优势,强化了央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巩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对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实现穿透式监管,将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同时,在新的监管框架下,金融政策更加关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有利于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

一、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是服务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繫都将提升现代化程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和谐、多元、高效的生态体系。金融业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力军,金融服务业应该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因此,金融业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通过积极稳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现金融业的现代化。笔者个人理解,金融业支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动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全面打造科技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形成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共同推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增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动力。

其次,金融市场应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率先实现市场准入畅通,提升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实现充分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为全面市场体系建设铺路搭桥。

第三,在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方面,金融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优化资金投入,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中的良性互动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本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的需要,大力推进绿色金融,通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助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五,在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方面,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开放的作用,以金融双向开放探索建设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从而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商品和要素充分流动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显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伟进程中,金融业肩负着更大的使命,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并不断提升增长品质和风险控制能力,满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方位需求。

二、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包括金融市场准入、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境内外金融市场对接三个层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的整体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金融业对外开放作出重大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显然,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正在加快走进新时代,探索新路径。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首先包括扩大市场准入,在银行、证券、基金管理、保险公司等方面,调整投资比例限制,并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放开投资限制,甚至取消。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徵求意见稿,将外资持有内地券商的上限由目前的49%提至51%,三年后外资的投资比例将不受限制,为外资控股内地券商铺平道路。银监会表示,取消中资银行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20%、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25%的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并在持股比例、业务范围等领域给外资银行更多空间。易纲行长在两会答记者问时亦表示,会在博鰲论坛出台新的金融市场开放举措。

事实上,自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中国金融市场准入程度不断提升,大量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但是,受内外部因素尤其是跨境经营策略和监管的影响,外资银行在内地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比较缓慢。2017年末外资银行在中国营业性机构总数1013家,相比2002年的180家年均增长13%;总资产从2002年末的30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7年末的3.24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2017年累计实现净利润相当于2002年的10倍。

适当放宽境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提升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银行的比例,将为外资银行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未来外资银行将根据其对于内地市场竞争环境的判断和外资银行自身战略决策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金融开放新政,并提升其在内地业务布局。总体而言,大型外资银行在国际网络方面覆盖面较广,而中资银行在内地零售业务上佔有明显优势。

金融机构走出去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拓展金融业务,中国金融机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据统计,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252万亿元。根据英国《银行家》杂誌公布的2017年全球银行1000家排行榜,2017年共有126家中国的银行入榜,较上年新增7家。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採取了境内外市场对接的形式,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近年来,中国陆续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市场对接措施,稳步有序推进了相关资本项目的开放,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职能。2015年11月30日,IMF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排名五大货币的第三位。新的SDR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取得等同于美元、欧元、英镑及日圆重要地位。2017年3月31日,IMF首次公布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报告(COFER)中人民币单列统计数据。2017年三季度,全球官方储备持有的人民币资产1079亿美元,佔已披露币种构成的外汇储备的1.1%,位列第七。截至2018年1月末,境外机构连续第11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託管馀额达1.2457万亿元。

金融开放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将从数量型扩张转向质量优先的稳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银行业规模、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规模均跨入全球前列,在实现了规模增长的同时,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的质量,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而金融体系发展与金融市场开放可以互相促进,金融市场开放将进一步改善内地的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消费者的水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金融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三、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风险控制协调推进,不可偏废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金融业开放在带来效率改善、增强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同时,也将加大资本的流动,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在有效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开放顺序。

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把防范金融风险列为是今后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中国金融风险首先表现为经济体系整体槓桿率居高不下,企业债务、政府债务持续攀升,居民负债率也有增加。因此,当前控制金融风险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槓桿。

一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去产能的同时,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推动央企併购重组及国企混改,处置“殭尸企业”,实施债转股,降低国有企业槓桿率并优化债务结构。

二是在推动地方政府去槓桿方面,实行地方举债终身责任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纳入领导干部问责范围,根据六部委《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的精神,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以缓解地方债务规模增长过快的问题。

三是在居民部门积极採取措施,降低其槓桿上升的速度。

在新的金融监管架构下,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组成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亦得以巩固,并将不断提升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与开放金融体系的匹配度,有效预防并化解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冲击。央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强调“穿透性监管”,把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框架,规范影子银行和资管业务,通过整治同业业务、表外业务来缩短金融链条,降低整体金融槓桿水平,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注重把握对外开放的节奏,避免跨境资金短期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四、内地金融新发展为香港金融市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内地金融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利于香港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首先,在新的金融监管和政策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发挥金融市场开放推进器的作用。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券通,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金融市场对外联通始终是以香港作为第一实验场,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增添了很大的动力。香港可以在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连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重点区域,而香港作为超级联繫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资金筹集平台和相关专业服务平台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能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随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内地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在香港金融市场的布局,将进一步提升香港金融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阿里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