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塑料大棚加盖成农庄别墅 被约谈后仍违规建设销售

2018-04-27 16:58:33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天津4月27日电 题:农业大棚里为何“种别墅”?——天津部分地方建设销售“大棚房”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本来是种菜、种粮的塑料大棚,但在一些不法开发商的运作下,竟摇身一变成为“私家农庄”“大棚别墅”。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天津调查发现,虽然已经被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明令禁止甚至约谈,但有的地方不仅存量“大棚房”整改拆除进展缓慢,甚至仍在违规建设销售“大棚房”。

 
 

 

被约谈后部分区域依然违规建设销售“大棚房”

所谓“大棚房”,是一些不法开发商把在农业用地上建设的塑料大棚,包装成“私家农庄”“大棚别墅”等进行销售,买房人可以在大棚里加盖房屋,甚至装修成别墅。

今年1月,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约谈天津市有关地方负责人指出,武清区石各庄镇等地存在假借设施农业名义违法建设“大棚房”等突出问题,违法用地性质恶劣,且整改推进不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连日来,记者在天津多个地方调查发现,一些“大棚房”项目仍然在销售。

3月26日,记者来到武清区梅厂镇杨聂路附近一销售点,一位姓张的销售人员说,这里在售的“大棚房”分两期开发,一期共有100余套,目前仅剩2套;二期共有133套,目前在售的还有50多套。这里的“大棚房”每户约500平方米,使用年限28年。

在销售处,记者见到了“样板房”模型。一个封闭的院落被分成两个部分,一半是塑料大棚,里面被装修为具有居住、休闲功能的“类住宅”,大棚外是硬化的地面和亭台。

在建设工地,有几十套“大棚房”已经建好,高4米多。销售人员介绍,这里通水通电通网,土地是村里的耕地,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开发。买房人可以自己装修,也可以委托开发商将房子改造成别墅。只要不超出大棚,在内部可以“随便折腾”。

记者问这样的“大棚房”是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这位销售人员说,目前在售的“大棚房”土地性质五花八门,有些地区土地属于国家设施农业用地,当地人取得国家补贴后,仍然把土地建设成“大棚房”出售,这是违规的。他们是拿村里的耕地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开发,“可以放心买”。

4月22日,记者再次来到此处“大棚房”销售点时,看到项目仍在建设当中,一个月前的土路已经被硬化水泥路代替,销售现场有多人正在洽谈。销售人员说,目前一期已经销售完毕,二期也没剩下几套。他坦言,只要没有相关部门追查,就可以继续在“大棚房”内改建、开发。

记者又来到位于天津近郊另一个区的一处“大棚房”销售处。一位销售人员介绍,他们这里400平方米的“大棚房”促销价仅6.8万元,大棚里有电力设施、上下水和排污设施,未来还可以安装无线网等。

卖出的“大棚房”拆除整改进展缓慢

据了解,在武清区石各庄镇的景太(蓬莱)庄园、广阔庄园等四个设施农业项目内,共建设蔬菜大棚1131个、总占地面积约2124亩。从2013年开始,这四个项目内陆续出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在大棚内建设居住、休闲性质“大棚房”,违规硬化路面等违法用地行为。截至目前,累计建有违法“大棚房”约435个,涉及599户,违法面积320亩。

1月29日,记者来到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在距离石各庄镇政府不足一公里的地方,看到一片大棚。知情人介绍,这里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大棚房”,配套成熟,居民较多。在其中一个“大棚房”,记者看到这个被白色塑料紧紧包裹的大棚,实际上已经被装修成了一个三室两卫一厅的住宅。住户向记者表示,他的“房子”从购置到装修已经投入30万元左右。

在另一处“大棚房”,记者看到大棚内部已经被改造成住房,客厅、厨房、卧室等一应俱全。来自外地的一位住户说:“住在这里感觉特别舒服,生活也方便,跟别墅没两样。”

3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石各庄,发现尽管此地两个月前已经被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点名,但是一些“大棚房”仍有人居住,大棚内建设的客厅、卧室甚至一些大棚旁边建设的亭台楼阁等都没有要拆除的迹象。

部分住户告诉记者,听说这里要拆,还要把园区里面硬化的路面铲平了。在园区门口和内部,记者也看到一些禁止违章建筑的标语。

4月22日,记者又来到石各庄镇,看到“大棚房”园区内、“大棚房”的门口都贴上了《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住户从4月20日起十日内自行拆除所涉及的违法建设,否则逾期将对其进行强制拆除。但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当地的拆迁计划,许多住户明显抵触。

违法建设的“大棚房”如何禁绝?

记者调查发现,“大棚房”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在于强烈的利益驱动。据了解,如果农民自己种菜,一座大棚辛苦一年可能收入也达不一万元。而一栋“大棚房”的销售收入动辄十几万元,抵得上辛苦劳作十数年。作为“操盘手”的开发者,先低价流转土地、高价公开出售“大棚房”,再接手大棚内部的装修等建设工程,甚至还有人以设施农业的名义申请补贴,“来来回回挣好几遍钱”。

由于大棚多位于郊区农田,表面有一层覆膜,藏在其中的违建很难通过卫星拍摄等方式监控发现。而“大棚房”一旦建成出售,则面临整改拆除多种困难。

有基层干部表示,“大棚房”建设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必须禁止。首先要断绝增量,对于仍在顶风违规建设、销售的“大棚房”马上叫停,对涉及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处罚。同时,对于已经出售的“大棚房”要逐步整改,恢复本来的农业功能。

多位受访干部提醒,不要轻易听信一些违法违规开发者的“忽悠”,不要购买来路不正、涉嫌违法违规的“大棚房”,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