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网约工现状调查:社保福利无人管 抽成罚款不手软

2018-04-27 17:00:59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资料图:一位在高温酷暑下送外卖的送餐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占昆 摄
资料图:一位在高温酷暑下送外卖的送餐员。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艾森网上海4月27日电 题:社保福利无人管 抽成罚款不手软——部分“网约工”权益保护令人忧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周蕊、王默玲

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保洁阿姨……今天,你我的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服务。不过,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态,这些业界俗称的“网约工”,在工作中却面临着劳动合同不签、社会保险不缴、劳动保障不到位等“三不”现象,影响着行业健康发展和优质服务的提供。

增长迅猛 涉及就业人口上千万

40岁的穆秀芬阿姨,3年前到上海工作。通过58同城平台,从事上门保洁服务。

“我们的工作都是平台派单,每小时收费40元,交给平台3元钱,每月结一次。”穆阿姨说,自己和平台之间非直接的雇佣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公司不给我缴社保医保,节假日也不发奖金补贴。但如果工作过程中受伤了,公司说可以报销一定的医药费。”

美团外卖送餐员冯师傅的工作情况与穆阿姨类似。冯师傅人在上海工作,却与浙江海宁一家名叫正东服务外包的公司签约。不过,这家公司并不给冯师傅缴纳“五险一金”。“刚开始干这一行,外卖平台还有自己的直营团队,后来都陆续转到外包公司去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保洁阿姨在内的“网约工”,如今已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如滴滴出行宣称,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为全国去产能行业的职工提供了393万个工作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共享经济的服务提供者人数约为7000万人。

身份模糊 权益保护面临“三不”现象

从传统的“公司+员工”到如今的“平台+个人”,“互联网+”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线下服务的提供者,和平台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身份的模糊,为劳动权益保护带来了挑战。

——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并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记者采访了解到,“网约工”与公司之间签的合同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叫中介协议,有的叫商务合作协议。

“平台和个人到底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是实务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上海捷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虞峰律师说,如果是劳动关系,除工资薪酬外,公司还要缴纳“五险一金”,在责任事故、工伤事故的赔偿方面也有严格界定。

——劳动关系较少建立,带来社会保险缴纳的缺失。记者查阅了一些招聘网站,发现在针对送餐员的招聘信息中,多数不提社保,提到保险的也是为员工办理综合意外险、第三方责任险等商业险种。

一些就业者自身缴纳社保的意愿也不强。来自温州的网约车司机刘虎说,准备在上海拼搏几年后回老家结婚生子。“反正以后养老也不在上海,就没有主动缴纳养老保险。”

——劳动保障不到位,“以罚代管”现象普遍。一方面,平台从“网约工”身上获取了不菲的抽成。不少滴滴司机表示,在美团打车进入市场前,滴滴对司机的抽成比例是20%。“碰到拼车的单子,平台抽得更多,有时能达到50%。”刘虎说。

另一方面,平台为追求服务质量,会通过催单、扣款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管理。送餐员冯师傅对平台最不满的就是各种罚款规定:服务超时,罚;客户投诉,罚;工牌不端正,罚……“送一单外卖才赚8元钱,但超时罚款能达到100元到500元不等。”

“这种管理方式相当于把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到劳动者身上。更有甚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时,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赔偿责任也往往落到劳动者身上,而企业则得以置身事外。”来自上海市总工会的调研报告指出。

政策引导 鼓励业态创新也要加强用工规范

“既没有底薪,又没有社保医保,我感觉自己不会长久做下去。”在采访中,多名“网约工”表示,对所从事职业的归宿感和安全感比较弱。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近年来政府一直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与保障制度,引导企业规范用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可以因群体施策,实行分类认定管理。”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姜海涛建议,对于依靠脑力劳动和特殊技能获得较高收入、更愿意以自由职业身份存在的人群和行业,可以参照民事合作关系予以认定;而对于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报酬、职业风险较高、平等协商能力较弱的,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杜绝企业借民事合作之名行规避劳动关系法律适用之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已开始探索在“网约工”集中的行业引入工会,保障劳动者权益。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表示,上海正在探索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两次覆盖”,针对快递物流员、网约送餐员、家政服务员等六大新型就业群体,以推行联合工会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扩大商业保险的覆盖面。“比如,对于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带来社会‘负外部性’的行业如外卖送餐,可以由平台出面与保险公司协商,为送餐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以较低的保费实现较好的劳动保障。”虞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