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人工智能取代讨债公司? 俄媒:需配套监管制度

2018-06-10 22:05:5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俄媒称,在中国,人工智能正逐渐取代讨债公司,一些P2P借款平台正在试验这种偿还债务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在网上寻找有关债务人的信息,包括他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并开始打电话,发SMS要求还债,同时机器人(17.93 -1.43%,诊股)借助语义分析勾勒出对方的心理肖像,选择合适词语催促他还债。

  俄罗斯卫星网6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人工智能或取代讨债公司?》的报道称,P2P借款平台大约在10年前出现在中国,市场每年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P2P借款平台的到期债务已经达到1.3万亿元,因此市场中还出现了一些非常规讨债手段的需求。其中一些例如要求提供裸照作为抵押,或者向债务人家中派“广场舞大妈”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跳舞等等,已经引起中国执法部门的注意。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应用人工智能讨债目前属于合法手段。

  刘英说:“人工智能催收系统可以对债务人进行上中下游业务层面收款和催收,通过发电子邮件、发送短信和打电话等方式要求还款,但是仅仅到此为止。人工智能催收不能限制或影响到其他与债务人有关的人,比如他的亲朋好友,这个限度和边界就需要严格的法律介入。金融科技的创新需要配套的专业监管制度,需要有相关的立法作为保障,不应该让智能催收的应用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个人欠款未还,除了对本人进行催收外,还利用所谓的高科技手段对其亲朋好友狂轰滥炸,这种做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能因为追讨欠款而骚扰到与债务人相关的其他人。即便是中国古代有‘父债子还’之说,但也仅限于‘子’这一代人,而非针对所有与债务人有关系的人。所以,高科技的应用同样不能跨越法律的底线。”

  报道称,不过用人工智能来讨债,暂时更经常依靠的还是中国人向来具有的那些痛点,例如,在亲人面前感到害羞等。机器人会在互联网上寻找债务人的联系人和个人资料,在社交网络上寻找他朋友的资料,并给所有人打电话,发短信。人工智能利用语义分析和大数据处理方法,绘出债务人的心里肖像,以选择最具说服力的讨债战略,请求亲朋好友对自己熟悉的债务人施加影响。

  报道表示,此战略效果极佳,该系统已帮助近200个债权人讨回了债务。根据上海资产处理服务提供商资易通的数据,人工智能的效率是传统讨债公司效率的两倍,仅在5月它就讨回了41%的赖债,而讨债公司的成功率仅为20%。

  刘英指出,人工智能的成功还在于P2P和小额贷款都是金融服务的技术类型,因此人工智能很容易植入其中。

  刘英接着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在催收领域得到应用且行之有效,是因为现金贷等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和科技信贷具有在线、可记录、可追溯、可链接等特征,使得它们能够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技术很好地配合,达到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边际成本的效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应用于传统的信贷市场,可能还不一定会这么有效。”

  报道称,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银行机构都在努力发展金融行业技术,考虑到未来在严格信贷限制的条件下存在的数字银行系统,可以推测对机器人讨债的需求只能增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