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资企业在德并购遭遇阻力

2018-08-05 04:27: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两则中资赴德并购遇阻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德国联邦政府8月1日以“安全”为由,否决了烟台台海集团对德国机械制造企业莱菲尔德公司的收购案,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动用去年修订后的《对外经济条例》来干预一桩具体的并购案。

  此前不久,德国政府授权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收购德国电网运营商“50赫兹”20%的股份,从而阻断了中国国家电网收购该公司股份的道路。

  德国政府密集的干预行动充斥着保护主义色彩,让人容易联想到美国特朗普政府滥用“国家安全”的做法。英国《金融时报》直言,自去年美的收购库卡以来,“柏林方面的保护主义情绪有所加重”。

  尽管涉及敏感领域的并购占比并不高,但毋庸讳言,中资在德并购遇到了困难和阻力,并购案数量和规模已从2016年的历史峰值明显回落。

  据普华永道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大陆企业在德并购项目共7起,包括汽车行业1起、工业产品和新材料类3起、消费品类3起,同比降幅明显。

  2016年是并购市场的辉煌年代,有人甚至谐谑地劝“代购”改行干“并购”,市场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2017年以来,中德跨境并购经历了向正常回归的过程。在国内对外投资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投资者的行为也更理性、更成熟,甚至变得更挑剔。

  业内人士指出,中资企业越来越重视协同效应,在德国的并购主流方向和态度越来越明确,即专注于高附加值、有技术壁垒和品牌价值并能在中国市场实现协同效应的标的。具体来看,标的公司最好能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市场扩张的桥头堡和基地,中资企业往往在并购完成后保留甚至扩建德国的研发、销售和生产,使并购成为原股东、员工和新股东的“多赢”。

  德国欧亚咨询公司研究称,传统工业及汽车仍是最受中资青睐的领域,能源环保、医疗健康作为新的投资热点成长较快。从标的企业类别来看,具有先进技术及稳定效益的个人或家族企业、大型集团子公司及PE旗下公司是中资企业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中国投资者的背景也日益多元化。2010年以前,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私募基金参与到海外并购交易中。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17年投资基金参与的中德并购案达12起,创历史新高。

  成长总需经历磨难。面对德国政府的“有色眼镜”,面对来自美国、欧盟等地企业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投资者一方面需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保持定力,理性决策;另一方面需抓紧练好“内功”,在因地制宜规划投资战略、配置可持续发展的中外团队等方面补齐短板,积累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