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仔细翻阅美国160亿美元征税清单

2018-08-12 04:36: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昨天,侠客岛推送了一篇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针对进口自中国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听证会实录摘要,相信大家看完都对美国的“一意孤行”有深刻的认识。

  不过,大家没看过原文可能不知道,其实除了我们展示在报纸版面上“板板正正”的内容外,这份实录里还有很多非常生动的细节。600页的PDF可谓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在场发言人员的每一句话,就连“请把麦克风放得离你的嘴近一一点”“多谢你没叫错我的名字”这些话,也被记录在案。

  当然,除去这些,有意思、有玄机、值得唠一唠的地方还有很多。

  逻辑

  首先,让我们来捋一捋美国此次加税背后的逻辑。

  众所周知,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301条款主要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这套说辞大家肯定不陌生:中国强制我们的企业进行技术转移,中国盗窃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中国在关键领域有不公平的贸易竞争行为,中国的企业抢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

  但问题是,这次加征关税清单真的达到这一目的了吗?

  作为一个全程参与编译的人员,岛妹可以摸着良心说,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代表在陈述时,都表示他们的产品完全不涉及高新技术。且举几个例子。

  比如一位电动自行车供应商就表示:“我们所有的设计都在加州,在中国只是进行最初级的零件生产和组装,完全与高科技无关。”而被问及“这种设计是哪类?但不担心被盗窃知识产权”时,这位代表说:“一点也不担心被盗窃IP,因为我们的设计只是审美上的,无关科技。”然而,他们还是没能逃过加税的命运。

  另一位叫做Josehph的朋友,则对劈柴机和狗窝要被加征关税相当着急,“我真诚地希望家庭菜园耕种工具和劈柴工具能够被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美国消费者需要这种原木分离机来劈柴以供室内取暖”。

  这家集装箱供应商也很着急:它们(集装箱)不是半导体,不是通讯设备,不是无人机,它们只是60年来都没有变过设计的铁箱子啊。他们跟美国的高新制造业无关,与中国制造2025也无关,IP盗窃的风险为零,技术转移风险为零

  事实上,遍览284项产品大类,真正跟高科技扯得上边的几乎没有:电子烟、藻酸、软木塞、橡胶、集装箱、浮动船坞、显微镜薄片切片机、氯乙烯管子、板材、塑料袋……这些东西,的确很难跟技术转移、高新产业扯上什么边。

  据媒体报道,针对电子烟被征税,数家美国进口商专门甚至聘请了位于美国华盛顿K街的游说公司进行了公关游说,声称电子烟是中国发明、中国生产(知识产权是中国的),只是卖到美国。到2022年,美国FDA将出台管理措施,该品类即将受到限制,现在更没有理由征税。

  逻辑上是要通过301条款打击中国这个“技术盗贼”,最后行动上却还是盯着中国最初级的劳动密集型商品。USTR这个行为,十分值得玩味。

  【解局】我们仔细翻阅了美国160亿美元的征税清单,发现了一些秘密

  【解局】我们仔细翻阅了美国160亿美元的征税清单,发现了一些秘密

  部分征税商品截图

  代价

  从听证会来说,不少企业已经成为了贸易战的“代价”。

  比如北达科他州的农场主们,损失十分惨重。“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商家取消了在北达科他州的所有食品级大豆确定订单,价值接近150万美元,占其年度订单的5%。”当地的议员表示,人们普遍担心长期存在的市场可能会永远消失。事实上,从今年4月份中美贸易摩擦进入白热化状态起,大豆的价格就跌了近17%,玉米则较去年同期跌了6%。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损失尤其惨重。听证会上,他们的发言,近乎恳求。

  来看这家有着179年历史的园林企业主的“哭诉”:我们是一家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园艺服务的家族企业,拥有200名雇员,到我已经是第五代了。我的公司成立于1839年,在这179年间,我们躲过了数次战争,躲过了大萧条,躲过了经济衰退,但是我觉得我们很难活过这次加征关税了。他觉得这次关税清单将会成为“钉入棺材板的钉子”。

  集装箱供应商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儿去,一位供应商直言:“在我的20年入行经验中,我从未见过能到达美国海岸的、非中国制造的集装箱。97%的集装箱都在中国制造,剩下的3%是韩国或印度,但是它们从未装船运输到美国,我们在美国无法购买到这3%。”

  事实上,岛上做了个不完全统计,有17家化工和塑料制品公司或协会、8家集装箱行业协会、7家电子烟企业或协会、3家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以及多家造纸供应商、食品供应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等,均表示,他们离不开中国的供货商

  企业不好过,蓝领工人和普通消费者的日子会好过吗?

  必然不会。一家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他会怎么转嫁成本?要么就是裁员,要么就是涨价。但无论是二者中的哪一种方式,最终危及的都是美国的普通民众。这场听证会中,很多企业也表达了工人失业的忧虑。

  认识

  说了这么多,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贸易战没有赢家,在目前紧张的局势下,美国层层加码,无非是想用极限施压,逼迫中国谈判,并要到一个好的谈判筹码。但这种极限施压也是像一根紧绷的橡皮筋。从美国国内企业对加征关税清单的激烈反弹就可以看到,这种紧绷存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特朗普似乎在进行一场“豪赌”,不断开出加征关税的大价码,先在舆论上做足声势,把中国塑造成“不公平的贸易者”“知识产权的盗窃者”,这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做法没有多少事实根据,从听证会的企业发言来看,已经非常明显。特朗普夸大其词的背后,有着直接的诉求,就是中期选举。选举很大程度上是舆论先行,所以利用舆论达到民意支持率上升的结果,恰好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局

  但这场“豪赌”也有着崩盘的风险,一旦对国内普通老百姓(69.13 +1.24%,诊股)消费、企业生产造成实实在在成本上升,特朗普也不得不掂量贸易战到底该怎么继续。

  所以,对中国来说,贸易战是持久战,也是心理战。特朗普想通过打一场贸易战达到阻止中国崛起的目的,但他本身在国内也面临多方掣肘。美国毕竟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中美双方怎么都扯不开的密切经贸联系,是中美关系压舱石,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美国政府的“一意孤行”。

  这也是我们认识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基础,斗而不破。这么多年全球化下来,世界各国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攸关让现代国际政治呈现出互相掣肘制衡的格局,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大势所趋,特朗普无论多么霸道,最终拗不过这世界大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