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靶向疗法能否医治日本经济痼疾

2018-10-09 21:17:40 信息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摘要] 2017年7月11日,日本广播协会(NHK)一项国内民众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感受到经济复苏的受访者只有9%,而没感受到经济复苏的受访者高达56%。

安倍的“三支箭”还能再飞三年。

9月20日,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以553票拿下自民党总裁选举,成功实现第三次连任。他的任期将延续到2021年9月。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安倍在接下来一年中不下台,就会成为日本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放在历史时间轴上看,比安倍执政时间更长的当权者,恐怕要追溯到“黑船事件”时期的德川第12代将军。不过,安倍即将开启的下一个三年,并不亚于165年前那艘美国军舰给日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自安倍2012年二度上台以来,“安倍经济学”刺激下的日本,正在经历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最重要的复苏之路。从各项经济指标上看,日本似乎在逐渐恢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应有的雄风,但经济改革留下的债务危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面对新的挑战,拿下大选后的安倍只有淡然一句:“我将倾尽全力完成任务。”

毁誉参半的安倍经济学

安倍这次赢得并不轻松。

在同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的最后角逐中,安倍仅拿到了405张地方票中的224张,并没有国会议员票上的压倒性优势。

2017年7月11日,日本广播协会(NHK)一项国内民众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感受到经济复苏的受访者只有9%,而没感受到经济复苏的受访者高达56%。

与他的竞争对手石破茂“应最大程度挖掘地方、中小企业及农林水产业拥有的巨大潜力”的主张相比,安倍执政六年中,在经济指数上的繁荣似乎并没有惠及地方经济和每个国民。这也是安倍经济学一直为人诟病之处。

2012年,东山再起的安倍向多年萎靡不振的日本经济射出了三支利箭,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和结构性经济改革。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制定2%的通胀指标、实行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措施、修改《日本银行法》,以及通过货币贬值来提高本土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大规模的公共投资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称安倍经济学“会伴随一个伟大的结果”,并认为这是日本跳出通货紧缩陷阱的必经之路。

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低迷的日本股市注入了强心剂。六年前尚在8000点徘徊的日经平均指数,在今年1月份一度冲破了24000点的关口,达到了26年来的新高。

但三支利箭留下的伤疤同样引人注目。一方面,操之过急的日元贬值和国债释放,不仅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也加剧了国际市场的货币战争阴影;另一方面,与进口成本提升导致中小企业负荷加重相比,丰田、索尼等资本巨头业绩屡创新高,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日企海外并购额创历史新高

在日本经济温和复苏的大环境下,日企出海并购潮异常凶猛。

调查公司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海外并购金额达到112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另据日本东京研究机构Recof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日企已在美国完成了177笔并购交易,总支出高达420亿美元。

上一次日本在美国的“疯狂购物”还要追溯到1990年,当年的前9个月,日本企业达成了创纪录的178笔交易。

在欧洲,日企同样斩获颇丰。5月8日,日本武田制药(Takeda)以621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爱尔兰制药巨头夏尔Shire,这笔交易也是日本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

六年来,在安倍经济学的催动下,低利率、低汇率和高股价都在持续为国内的大资本输血。实力大涨的日企开始在欧美市场攻城略地,大有恢复经济泡沫破灭前夕的资本版图之势。

与之相对的政府债台高筑以及2%的通胀预期未能实现。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日本公共债务超过1085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据IMF等机构计算,日本公共债务约占GDP的240%,已经成为世界上债务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

此外,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贫富差距拉大,削弱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相较国内市场,大型企业更愿意把资本触角伸向海外。

“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可持续增长,以及通过提高薪资来缓解对未来的担忧,这些对于提高消费者支出很重要。”经济学家Harumi Taguchi表示。

至关重要的三年

今年9月份,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报告引发了热议。

报告称,2025年日本经济有望全面复苏,预计GDP增速在2021–2025年之间平均将达到2.2%,日本股市(MSCI日本指数)ROE到2025年有望进一步攀升至12%(与MSCI全球指数水平持平),这将进一步推动MSCI日本指数的市净率从1.35倍扩张至2.15倍,达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的市场估值。

对于安倍来说,未来的三年将是关键。

2017年日本GDP为4.34万亿美元,但安倍向选民许下承诺:未来将实现GDP达到5.35万亿美元的目标。此前谋划已久的消费税改革(从8%上调至10%)已经推迟至明年,而日本财政实现健全化的预期也在2020年。

针对社会消费欲望不足和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通胀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安倍在9月1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日本未来或将放弃强刺激的宽松货币政策。“央行的2%通胀目标只是引导政策的一个指标,”安倍说,“我认为我们不应当一直实施。”

对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劳动力不足的痼疾,安倍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打造终身劳动(即终身不退休)的制度,并尽快建立起能广泛接受可用外籍人才的机制。

在社会保障方面,安倍则计划先花费一年时间改善薪酬体系、将雇用年龄提高至65岁以上,而后再花费两年时间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高龄者医疗、养老金等相关问题。

从黯然下台到执政六年,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这位出身世家大族的贵公子,早已将民族性格中的隐忍与坚持秉承了下来。

把镜头拉回到9月10日在俄罗斯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上,原本约定会面的普京姗姗来迟,而在漫长等待中,安倍只是笔直地站着,环抱着双手,脸上不见一丝焦虑。

他的眼眸平静如水,深处则是日本经济暗潮涌动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