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转型困难重重 减产能助欧佩克突围吗?

2018-12-16 02:37: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日前,在维也纳举办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下简称欧佩克)会议落下帷幕,经过多方商讨,欧佩克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佩克产油国(欧佩克+)就石油减产达成一致,最终敲定了减产协议,此次会议的成果超过了之前的市场预期,受此影响,国际油价迅速走高。

  近两个月来的油价暴跌以及供过于求的市场走势,使得此次欧佩克会议备受国际市场关注,未来欧佩克的发展前景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热议。

  减产一波三折

  在经过数天的谈判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日前同意减产120万桶/日,超过了此前减产100万桶/日的市场预期。受此消息影响,作为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当天攀上63.15美元/桶高位,涨幅高达5.7%。

  但在最终达成减产协议之前,本次欧佩克会议却一波三折。12月6日欧佩克闭门会议结束后并未如期向外界公布决定。沙特石油部长法利赫一度声称,“不确定俄罗斯能否最终加入到协议中,对各方达成一致不太乐观。”

  据了解,造成减产协议公布延迟的主要原因是各方在豁免权和减产规模上存在一定分歧。沙特石油部长此前强烈建议所有国家均不能豁免减产,伊朗对此提出反对。据路透社7日报道,伊朗原则上同意减产,但同时因“禁油令”影响,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坚持,在面临制裁之际,伊朗不会加入任何石油减产协议。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沙特在关于如何分配减产配额问题上也有争议,俄罗斯称将最多下调原油产量15万桶/日。但欧佩克坚持认为,俄罗斯需减产25万至30万桶/日。

  最终,在多方斡旋下,僵局得以化解,原本反对减产的俄罗斯改变态度,表示愿意合作,并同意减产约23万桶/日,并达成了减产协议。

  据维也纳对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表示,25个主要产油国的原油日产量今后将减少120万桶。其中15个欧佩克国家减少80万桶,非欧佩克产油国则减少40万桶。

  在最终的减产配额方面,欧佩克产油国将分担减产份额的2/3,以沙特为主的欧佩克成员国将减产80万桶/日,伊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豁免减产。

  非欧佩克成员国则将分担剩余减产份额,同意分担减产40万桶/日。各方将以10月产量为减产基准,并在明年4月再次评估减产效果。

  欧佩克代表说,这一协议旨在缓解人们对于正在出现的供应过剩的担忧。过去2个月来,供应过剩导致油价下跌了30%。

  转型困难重重

  此次减产协议的艰难达成,也折射出欧佩克在进入低油价时代以后,所面临的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

  日前,欧佩克成员国卡塔尔已经宣布,将从明年1月份起退出欧佩克。此举也引发了市场对欧佩克内部稳定性的忧虑。

  “虽然卡塔尔原油产量占比很小,其退出欧佩克对原油市场影响不大,但卡塔尔作为欧佩克的创始成员国和首个中东成员国的退出,会使欧佩克组织出现涣散,凝聚力大打折扣,甚至会引发其他成员国效仿,对欧佩克组织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崔守军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另外一方面,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变化也削弱了欧佩克的影响力和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美国、俄罗斯和沙特这三个产油大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日盛,使得欧佩克单独调控油价的能力和石油定价权日益下降。

  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初以来,美国的石油日产量增加了250万桶,达到创纪录的1170万桶。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公布数据也表明,截至11月30日,美国75年来首次成为原油和成品油净出口国。因此,油价的短暂提振后,后期走势依然需要观察主要产油国原油产量情况。

  当前,虽然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已经决定合作减产,但鉴于减产执行率尚待监督以及美国产能持续扩张,国际石油市场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市场担心减产或无法抵消非协议内的产油大国的新产出,这也使得国际社会担心欧佩克的转型困难重重。

  信用及宏观经济环境测评服务公司“惠誉解决方案”发布报告指出,对于石油市场来说,2019年仍将是动荡的一年,全球经济放缓和供应过剩的压力依然可能会出现。对于欧佩克来说,石油市场的动荡无疑又加剧了其未来转型的压力。

  未来仍需合作

  近年来欧佩克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的确有下降。“欧佩克已经无法像以往一样掌握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因为反对的力量很庞大。”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事务教授奥沙利文日前在彭博社撰文称。

  在此背景下,欧佩克国家在近些年已经开始加强对内和对外的合作。刘旭指出,所有的欧佩克国家都意识到了目前的危机,这促进了欧佩克内部乃至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的团结,各国希望通过一致行动,克服原先存在的道德风险和搭便车的问题。

  与此同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国家也在释放合作信号。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2月7日报道,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说,减产是向此前对“欧佩克+”有怀疑的质疑者发出的信号。

  国际石油市场的寒冬正在迎来各国的合作。“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的合作未来将呈现长期化趋势,由于全球市场的变化让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都感受到了威胁,它们将来合作的意愿会越来越强。”刘旭分析。

  2018国际能源展望报告显示,石油消费的峰值将在未来20年里到来。从消费角度来讲,由于新能源成本的下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国消费石油的比例会不断降低,所以在未来20年内,全球石油消费就会达到峰值。

  “峰值之后,伴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太阳能(3.18 -3.34%,诊股)和风能发电的成本会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会广泛投入使用。欧佩克的石油权利肯定是处在一个下降的轨道里,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崔守军表示。

  未来的石油产业可能更需要产油国和消费国的合作,欧佩克只有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不断调整政策才能继续在国际能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