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空中激战到释放战俘 如何看待近期印巴冲突?

2019-03-04 04:38:14 信息来源:侠客岛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印、巴之间形势陡变。

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印巴空战,一时间带火了中国的一支股票;这段时间内,冲突并未进一升级,巴基斯坦释放了俘获的印度飞行员,印度也表示不希望冲突加剧。

最近的这一幕,究竟该如何理解?

经过

我们可以先回顾下事情经过。

2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普尔瓦马(Pulwama)爆发了一起致44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官兵死亡的自杀式袭击事件。

一时间,印度政府指认巴基斯坦支持的“默罕默德军”为事件元凶,又宣布取消对巴最惠国待遇、提高自巴进口商品关税、威胁阻断跨境水流向巴方;巴基斯坦则“强烈反对印度媒体和政府未经调查就影射此次袭击事件与巴方有关”。

2月26日清晨,冲突再度升级。

印方称,接到可靠情报,“‘穆罕默德军’正在策划另一场自杀式恐袭”,随即派出多架战斗机对巴进行越境打击;作为回应,当天下午,巴基斯坦也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多处、向印度发起了炮击,还配以喊话:“现在轮到你接受来自我们的惊喜了”。

印巴这一交手,让南亚形势立刻滑到紧张边缘。国际社会也纷纷呼吁两国保持克制、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之后,就有了印度战机被击落、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双方到底投入了何种战机并且战绩几何的分析,随后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巴基斯坦昨天释放了印度战俘,巴总理伊姆兰·汗称,“两个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不应走向战争道路”,而巴方为缓和局势所做的努力不应被视为软弱;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则在各党派全体会议上表示,印度并不希望军事冲突升级。

两个血气方刚的国家,为何会有本次冲突?

【解局】从空中激战到释放战俘:如何看待近期印巴冲突?

形势

很多分析说,印度的强硬反应是基于即将到来的印度大选。诚然,这是莫迪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但是,即便没有大选因素,印度多半还是会采取越境袭击的政策。

回溯此前,类似的“越境袭击”早在2016年9月乌力(Uri)恐袭事件中就已经上演过一次了。只不过当时的印度虽采取了“外科手术式打击”(岛注:以精确火力对某一个特定的要害目标,从远距离上实施的迅速、突然闪击作战行动),巴方却克制住了,没有给印方回敬“惊喜”。

如今时隔两年多,印度为什么仍要冒险越境,再来一波“外科手术式打击”?显然与莫迪政府对巴政策的“失望”有关。

和印度历届政府一样,莫迪政府自2014年5月上台以来,也在试图推动改善印巴关系。

比如说,在2014年5月的就职仪式上,莫迪就邀请了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参加,两人借机在新德里会晤,同意要恢复两国和解进程。

2015年12月25日,在访问阿富汗的回国途中,莫迪则临时造访巴基斯坦拉合尔,出席谢里夫孙女的婚礼,并表示要继续和平进程、重启全面对话。

当时,莫迪此举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破冰”之举,也是印度总理时隔12年后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两国紧张关系似乎真要开启改善大门。

然而,距离莫迪当时访问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印巴试图缓和关系的势头便戛然而止。

事情来由是,当时印度伯坦果德(Pathankot)发生了一起恐袭案。印方认定,巴境内的“默罕默德军”及其领导人马苏德·阿兹哈尔策划了此次袭击,喊话巴基斯坦要管控好“默罕默德军”,并且誓要在联合国1267委员会上,将马苏德·阿兹哈尔列入与“基地”“伊斯兰国”组织相关的制裁黑名单。

2016年9月18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陆军军营“乌力基地”又遭到了恐袭,导致19名印度士兵死亡。这次事件,也被印方称为“26年来印度陆军在恐袭事件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到了今年这次,印度再也无法淡定了,直指巴基斯坦是恐袭背后的支持者、是“恐怖主义国家”。莫迪还强调,“这一可耻行为后面的人,必然要被惩罚”。

于是,莫迪政府转而要“惩戒”巴基斯坦、用“外科手术式打击”来证明自己的报复能力。

但是,注意,越过印巴克什米尔的实控线,直接打击巴境内的恐怖分子训练营,无疑是侵犯领土主权的。即便是在1999年的卡吉尔战争中,印度仍坚持“实控线的神圣性”——虽然此前印巴都有过偷偷地越境进行打击的历史。

但在乌力暴恐事件后,莫迪政府不顾一切、“公开宣称”要越境对巴进行打击,似乎是只有以这种颇带羞辱的方式进行报复,才足以“泄愤”。

2月14日恐袭发生后,印度军方展开调查

症结

就在“2.14普尔瓦马恐袭事件”发生后,无疑,印度又延续了过往的对策思路,再次对巴采取“外科手术式”打击。

不同的是,这次巴方做好了一系列“回敬”措施准备。

这与巴基斯坦内部军政关系息息相关。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在巴军中素无多少人脉,难以要求军方不做出回击。况且,军队作为巴基斯坦国家生存的保证,向来在巴国内享有更高声誉;面对印度越境打击这种“直接羞辱”,要继续保持克制,谈何容易?

但印巴战火再起,也不止于“报复”与“回敬”。

其根本症结,还是在克什米尔争端。

一方面,印巴对克什米尔的主权存在争议。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两国自建国以来,已经发生过多次冲突和大规模军事对峙,更别说每年成百上千次的小打小闹了。

另一方面,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治理不善,也导致了当地民怨沸腾,对印度认同感弱,分离主义力量活跃。

原本,经过印度的“血腥清剿”和“铁腕治理”,当地内部形势一度有所好转。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活跃在实控线附近的组织,就会寻求跨境进入印度实施恐袭,或给印控克什米尔的反政府武装力量提供帮助。正因如此,印度才会深受恐怖主义之苦。

近年来,印控克什米尔再次发生大动乱。其导火索是,2016年7月印度军警击毙了一支重要反印武装的指挥官,大规模的民众抗议,随后升级成了暴力冲突。

总之,印控克什米尔经常发生的暴恐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当地人并不认同印度所致,甚至寻求克什米尔独立,而非“单纯”的恐怖主义。

但如果印度不愿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这一面呢?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将内部动乱的祸因转嫁巴基斯坦。每次恐袭案发生后,印度都第一时间指控巴方幕后操纵。这就使得两国一直存在着一个“恐袭—紧张—对话”的互动套路。

这不,普尔瓦马暴恐事件发生后,印度立刻就认为,肯定是巴军方支持。毕竟,在印度看来,“反政府分离主义力量没有如此良好的训练和精良的武器”、一般的恐怖组织也无法获得印度军队动向的情报信息。如果没有巴军方提供帮助,“穆罕默德军”怎么能得手?

巴基斯坦方面则表示,印度应该和国际社会一道,首先调查清楚事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凭空”指责巴基斯坦为克什米尔地区反对印度统治的武装分子提供了帮助。

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交火

变数

印巴的对抗还在继续,未来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变数。

但是,最明确的一点是,印巴双方目标都不是要实现任何具体利益,而只是想“泄愤”,进而满足国内的“看客”。

这几年印度暴恐伤亡惨重,过去偷偷的越境打击,早已无法安抚公众情绪——毕竟,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民主国家,印度50%人口的年龄低于25岁,65%人口的年龄低于35岁,正处于最血气方刚的阶段。

如今,群情激愤中,人们只想迅速惩罚“凶手”和“幕后黑手”。莫迪政府的强硬,正合宜于印度社会的内部情绪。

另一方面看,巴基斯坦也无意选择对抗之路。

从2001年美国在阿富汗开始反恐战争到现在,印巴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内部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印度经济快速崛起,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榜样;巴基斯坦则陷入内部暴恐不断,政治不稳的局面,一度被很多机构视为“失败国家”。如今,将治理思路专注于经济发展,早就是巴基斯坦精英们的共识。

可以说,巴方当前采取的应对举措,不过是希望拿回点“面子”。击落印度战机、回敬印度之后,巴总理伊姆兰·汗说,“我们不想宣称取得任何胜利,唯一目的是展示进行自卫的权利、决心和能力”。伊姆兰·汗也决心尽早释放这次空战中被俘虏的印度飞行员,以展示和解与和平的姿态。

印度总理莫迪

事情发生后,国际社会普遍表态中立,没有明显“站队”痕迹,都是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三个大国的态度仍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美、俄。

美国的立场就带了点“私货”。尽管也呼吁双方克制,但美国白宫发布声明,吁请巴基斯坦“立即停止向在其土地上活动的所有恐怖集团提供支持和庇护所”,借机施压巴基斯坦在反恐上配合美国;另一方面,美国也无法对印度越境进行任何指责——毕竟,美国是侵犯巴领土主权、越境打击恐怖主义最多的国家。

俄罗斯方面,早在2016年乌力暴恐事发、印度发起“孤立”巴基斯坦行动时,俄罗斯就与巴基斯坦一同举行双方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友谊2016”。尽管规模很小,但也凸显出俄罗斯的基本态度。

2月28日,普京与莫迪进行了通话,表示“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危机迅速得到解决”。俄外长拉夫罗夫则同步表明,俄方准备为印巴谈判提供平台,缓和调解双方紧张关系。目前,巴基斯坦也已经接受。

中国这边,当然是延续了“不扩大事态、维持地区稳定”的最大诉求。巴基斯坦是中方“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对中国具有特殊战略意义。中印关系也早已经超越双边层面,在国际层面拥有战略影响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中,中印关系稳定,也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依托。

2月27日深夜,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紧急给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打电话时,王毅就强调,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切实得到尊重,中方不愿看到有违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

未来一段时间,不论是从印巴的内政需要,还是大国的态度看,小冲突之外,双发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闹了”这么多年,印巴也是时候明白,保持最大克制、开展对话、管控局势,才是维护本国以及南亚地区和平安稳的根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