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国有银行美元负债高企”是杞人忧天

2019-05-06 16:14: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期市场上一则关于中国国有银行美元负债高企的报道,引发了一些关注。报道来自于一份颇具权威性的国际媒体,这篇有些耸人听闻的报道称,2018年底,中国几家主要银行的美元债务总额超过了美元资产总额,这与几年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2013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美元资产总额较美元负债总额高出约1250亿美元,但现如今,四大行欠债权人和客户的美元数额已超过别人欠它们的美元数额。文章还特别表示,中国银行的美元净债务规模在2018年底达到了700亿美元。

  尽管文章看上去挺专业,但事实上却贻笑大方。大多数人对“债务”的第一感觉并不好,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银行债务与企业以及个人债务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从银行借了一笔房贷,对购房人来说这是对银行的债务,但对银行来说,这却是对借款人的资产。银行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购房者,一方面是基于对购房人本身的信用分析,另一方面则是房贷往往有不动产作为抵押。

  如果以房贷来做一个简单类比,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负债和资产都是相对概念,借款人的负债可以成为银行的资产;第二,无论讨论资产还是负债,我们都要明确这是谁对谁的负债或者资产;第三,负债的风险要考虑的是借款人以及抵押物的风险,而不能简单地乱扣帽子,认为只要有负债就是有风险的。

  回到中国国有银行的负债问题上,我们同样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银行的负债是对储户或者投资者的负债,比如说储户将钱存在某银行,那么某银行就对储户产生了负债,而如果投资者购买了某银行发行的债券,也会形成银行对于投资者的负债。资产一般是银行持有的贷款或者其他资产,比如说某企业从银行借款,那么这笔贷款就成了银行对于这个企业的资产。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结论。中国国有银行的美元负债是其发行的美元债券以及储户的美元存款,而其美元资产则是其对客户发放的美元贷款。美元负债大于美元资产,一方面可能表明中国国有银行发行了较多的美元债券或者吸收了较多的美元存款,另一方面则表明企业对于美元贷款的需求并不十分旺盛。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于中国国有银行来说,结果都是手中的美元流动性有些宽裕了。

  而结合宏观背景来看,这几个可能导致“美元负债大于美元资产”的因素可能都存在。

  第一,中资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发行了大量的美元债券,这些债券的发行一般是为了补充很多中资金融机构在海外的运营需求,同时也考虑到未来对一些海外重大项目(尤其在“一带一路”项下)的融资支持。

  第二,由于过去数年,很多个人都主动换了不少美元,而很多外币又存储在银行的账上,所以导致了美元存款的上升。

  第三,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元融资成本上升,同时人民币的融资成本下降,很多企业将自身的美元贷款置换成了人民币贷款。

  总的来说,这些宏观因素足以解释所谓的“中国国有银行美元净负债”上升的状况,那么这样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呢?从规模来看,对比中国银行3万亿美元的总资产,700亿美元的外币净债务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同时债券发行有期限,投资者一般不能提前赎回,同时债券到期还可以续发,投资者会根据中国银行自身的评级和经营状况来进行分析是否值得购买,按照目前中国银行的评级来看,中国银行有足够强大的融资能力。而在这则英文报道中,所谓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来偿还外债的说法则有些门外汉了。

  所以,一则中国国有银行美元负债问题的报道,引发了一些关注,大家稍作分析,一笑之余,也不得不感慨专业媒体报道的重要性。而接下来,这篇报道又煞有介事地表明,中国银行表示将通过一些操作来平衡美元资产和负债的不平衡,听上去这也是一件颇有风险的事情。事实上,在货币市场操作中,通过货币掉期来平衡不同币种的资产和负债平衡,是所有的银行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这件事情并不神秘,也是化解货币错配风险的最好办法。因此,所谓的“中国国有银行美元负债高企”的担忧,言过其实了。

  (作者系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