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甲骨文中国裁员内情:一切并不突然

2019-05-12 15:17: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前一天还在正常上班,做新功能的开发及老版本的维护,第二天(5月7日)就突然接到裁员的通知,随后HR面谈提供了补偿的协商方案。5月22日前签协议将会得到N+6的补偿方案,如不签字,赔偿就只有N+1,再不离开就只有N的补偿。”这一番举动,让在这工作近八年的员工李云感到很突然,且最后的工作时间太短了,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这并不是协商。

  和李云一样,在另一部门的刘旭,此前选择在甲骨文工作,无非认可公司的平台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而随着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裁员的事件发酵,他们愤懑和疑惑的情绪蔓延,也想探知这次裁员的原因和意图。

  对于裁员风波,甲骨文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不予置评。2013年,甲骨文超过IBM曾成为继微软后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今年是其进入中国的第三十个年头,且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成立研发中心。经济观察报了解到,甲骨文的中国区研发中心员工约1600人,首批确认裁员人数约900余人,其中超过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目前深圳研发人员已被全部裁掉,销售岗位的人员并未划进此次裁员的计划中。

  记者采访发现,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裁员的背后,对于员工来说实属突然,但纵观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其实这一切来得并不突然。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的利润下滑,跨国性的企业必然考虑降低人员成本,向低人力成本的国家或者地区迁移。而另一面,中国市场虽然需求量大,但外企的业务逐渐受到国内企业的冲击,自然也会考虑缩减在华规模。

  “突然被裁”

  从4月开始,在个人自媒体或网站上就已流传了“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裁员”一事,但一直没有官方消息给出确认。“也没有想到动作会那么大,把中国研发人员全部裁掉,大家此前聊天觉得可能会将某些表现不好的业务、或者把已经淘汰的产品线的人员砍掉,这是正常的调整。”刘旭说。

  刘旭向记者讲述他突然被裁的经过,“5月6日,他和同事们还在正常上班,处理线上的问题,在下班前全员都陆陆续续接到了以邮件形式的会议邀请。5月7日上午9点,会议宣读了裁员不是仅仅针对中国研发中心,是全球都在‘调整’,其中一部分员工会受到影响,会给员工丰富的补偿或提供职业转换的措施帮助度过难关。”

  “会议结束后,HR开始一对一面谈,具体也没谈出什么,而是将赔偿的明细内容摆出来,但我当场表明了最后的工作日期太短了,HR只是记录在案,并没有说以后的解决办法。这并不是协商过程,就是一个单方面通知的过程。下午员工拉条幅对这次裁员抗议。”刘旭说。

  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鞠秦仪律师对记者说,“不得不承认,甲骨文‘N+6’的补偿方案,已超过了法定标准,算是补偿比较多的了”。但在刘旭看来,“N+6”补偿方案的消息刷屏,这也成功转移了舆论的焦点,并没有人弄清楚这次公司裁员的原因和意图,作为甲骨文的员工,他对这次裁员充满了疑惑,“一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收到任何书面文字的通知;二是在与HR面谈过程中,HR小心谨慎,没有谈论任何关于裁员的字眼,说的最多的就是‘调整’和‘影响’;三是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并没有备案。”

  而甲骨文这种大规模的裁员,实际上在劳动法上属于“经济性裁员”。一般有两个程序,第一必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第二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劳动行政部门也要积极介入确认是否符合程序条件和实质条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1)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发生严重困难,是指用人单位的产经营难以为继,不得不进行裁员。(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

  “甲骨文的裁员事件在程序上存在些问题。”鞠秦仪表示,应该是在故意模糊这种大规模裁员的概念,而是一对一谈判签署协议,在程序上制造成自愿离职的样子,同时还通过设置不同的补偿条件来迫使员工选择,减轻公司的压力。

  “并不突然”

  其实,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将要关闭的消息早已传出。此前,甲骨文宣布美国研发部门将在5月份裁减352人,包括加州红木城(Redwood City)总部的255人和加州圣克拉拉市 (Santa Clara)的97人。甲骨文发言人黛博拉·海林格(Deborah Hellinger)在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随着云业务的增长,将不断平衡公司资源,重组开发团队,以帮助确有合适的员工提供最好的云产品。”

  在给加州就业监管机构的两封信中,甲骨文写道,正在重新评估其产品重点和员工技能差距,基于这些原因,甲骨文决定解雇产品开发组织的某些员工。预计这些裁员将是永久性的。信中还提到,在这两处机构失去工作的人中,绝大多数都被列为软件开发人员。

  而刘旭在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所属的部门与云计算业务相关,顶层架构经常换来换去,也收购了不同的公司,不同公司带来不同技术,底层技术也有一些变化。但用户的数量在增长,从销售同事的口中也能听到关于业务服务卖的不错。“中国的营收在甲骨文的总营收占比很小,所以公司不在乎这次裁员对营收的影响。裁员也受到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决定影响,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不是很让人疑惑,从其言谈中可以看出,对在中国培养中国的工程师有些偏见。”刘旭说。

  “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人员被裁,这个结果并不突然。”多位专家对记者说,而一位长期观察云计算行业的人士称,这是甲骨文公司的理念问题,或者说既得利益太重。

  甲骨文擅长的是服务器和数据库业务。“公司战略非常保守,但问题是,云时代的到来使得云数据中心开始替代传统数据中心,也就是说,甲骨文为了让自己的业务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并没有花费很大力气去推、开发云计算业务。”产经观察家梁振鹏分析说。

  同时,中国研发人员的工资的确是非常高,同样的研发人员其在印度的员工工资就低很多,从节省成本角度考虑,转移到印度或者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在情理之中。

  产经观察家洪仕斌对记者表示,甲骨文在中国区的研发中心价值性不在,也不具备创新能力,而当市场也不选择他时,就会带来高额的成本。

  云计算业务持续承压

  甲骨文近年来,通过并购和招人等方式转型云计算,曾数次收购公司,如在2016年曾以93亿美元收购云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NetSuite,同时每年研发投入50亿美元以上,加速转型的步伐。

  但交出的成绩单却不尽人意。云计算业务作为甲骨文营收的主力,收益并不理想,据2018财年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为398.31亿美元,净利润为38.25亿美元,同比下降59%。其中,云服务和授权支持业务营收为262.54亿美元,云授权和现场授权业务营收为61.90亿美元,与2017财年的64.18亿美元相比下降45%。

  去年11月,在亚马逊re:Invent大会上,AWS CEO Andy Jassy还曾调侃埃里森,认为甲骨文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太低,AWS真正的对手是微软、阿里巴巴以及谷歌。

  但给中国的应用市场提供服务,且无论是ToB和ToC市场,阿里、腾讯、百度则更具优势,“实际经验”更丰富。

  5月6日,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8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从IaaS+PaaS厂商市场份额占比来看,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AWS、百度占据前五名。甲骨文则被归到“其他”类。

  在洪仕斌看来,“在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众多,比如在电商的双11、双12期间,需要庞大的数据能力,这些都倒逼了国内技术的不断创新及提高先进性。”

  此外,在甲骨文转型期间,除了外部竞争激烈以外,而根据美国SEC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沃伦·巴菲特清仓了其持有的21.3亿美元的甲骨文股票,众所周知,他以价值投资闻名,一直坚持长期持有有价值的公司的股票,且拥有众多追随者。这些都意味着,甲骨文将面临更多挑战,其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