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言传身教培育家国情怀 港区女代表畅谈“妈妈经”

2016-03-09 10:49:21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谭惠珠与范徐丽泰(右)在会上交流”中新社

  据大公网报道 从孩子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到走入学校、踏上社会,作为儿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显然是孩子塑造价值观、世界观的最直接影响。“三八”妇女节前夕,港区全国人大女代表、全国政协女委员在参政议政之余与大公报记者畅谈“妈妈经”,她们纷纷表示,如妈妈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中国历史及国情教育,让家国情怀化为文化传承融入家庭基因,不仅有助港青增强国家认同感,更能促进他们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待中国发展,珍惜香港眼前的重大机遇,增强为家打拼、与国共进的使命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国事本就紧密相连。港区女代表、女委员们同聚京华、共商国是的闲暇,聊起“妈妈经”来同样头头是道。

  罗范椒芬一说起两个儿子就流露出母性的温情。她说,两个孩子年幼时,香港仍是殖民地教育,不要说小孩难以接触到来自内地的资讯,就连作为母亲的她,自己对国家的认识也十分有限。“坦白讲,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也很少在家庭教育中谈及国情问题。”反而是在当选港区人代之后,罗范椒芬看到了国家的发展与壮大,所以经常提醒儿子们多读香港的中文报纸,留意国家的建设进展,“现在全世界都非常关注强大起来的中国,我们自己没理由不关心啊。”

  带孩子游京沪眼见为实

  罗太介绍,自小在国外长大的两个儿子平时回到内地的机会并不多,为了消除他们对祖国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她将小儿子送到国际学校就读,学习中文,“现在他的普通话讲得不错呢。”而对于常年在国外生活的大儿子,罗太为他报了一个北京大学的中文短期班,“他在北京生活了两个月吧,对中国国情及中文书写都有一定的掌握。”

  她说,自己经常提醒不要一味听信美国人怎么讲中国,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中国住一小段时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会增进对这片国土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2008年奥运会后就带他们来到北京参观鸟巢、水立方,后来又去了上海世博会,昆明也去过,最近一次是去西安。”罗太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国家的快速发展,“他们看到奥运场馆那么雄伟,上海那么现代化,西安又那么有历史积淀,并不亚于西方大城市。这种潜移默化是最有效的。”罗太笑称,“我想下次就该带他们去走‘一带一路’了吧。”

  心系国家拓展成才道路

  曾被评为“香港第一好老婆”的范徐丽泰,对于教育子女也颇有心得。她说,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影响。“不一定要靠言传,最重要的还是身教”。如果家长本身就有爱国爱港情操,那孩子自然就会对国家多一份认同感、对香港多一份责任感。

  谈及儿子范骏华出任香港青年联会新任主席,是否有其作为母亲的教育因素,范太笑说,“我想这是身教的作用。我从来没有要求他们去做什么,他们觉得应该做的就去做。这么多年,他们很小看到我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为香港服务、为国家服务,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经历影响了他,也让他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多付出一点。”

  范太认为,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香港青年如果能到内地发展,必定能找到更多机遇。从这个角度讲,她建议妈妈们可以在与小孩聊天、讲故事中渗透国情介绍,不仅可以培养子女的家国情怀,对于他们今后自身发展亦有极大帮助。

  港青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六日,全国人大代表就反对家庭暴力的议案交换意见\新华社

  曾任职教育统筹局高层的罗范椒芬对于香港青年一代的成长颇为关注,而身为母亲的她对每个妈妈的期待亦感同身受。“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工作顺利,有所收获,那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青年人看清形势,抓住机遇,发挥所长。”

  她说,其实本港很多年轻人都是具备独立思考及理性评估能力的,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客观地把国家的资讯传递给他们。罗太认为,现时不少传媒以偏概全,放大负面资讯,忽略正面资讯,影响了一些青年对局势的判断。而当这些青年成长为爸爸妈妈,又会将这些观念传递给下一代,后果不容小觑。

  她表示,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香港,“十三五”时期都是非常关键的五年。香港的竞争力正在慢慢弱化,更应该抓住“十三五”和“一带一路”的机遇,去开拓市场,扩大经济版图,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

  罗太希望能将中央印发的图文并茂的“十三五”规划方案,转化成简单易明、以港人熟悉方式表达的资料,发放给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让他们了解未来五年的机遇在哪里。

  不过罗太也认为,对港青进行国情教育,不能一味唱好。应该实事求是,把政府的困难跟民众分享,让大家感受到政府的诚意,才能更好地被年轻人接受。

  “现在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香港青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罗太亦认为,要让青年人看到全面的图景,他们才会欣赏、珍惜香港现有的机遇。而这一点,无论是家庭里的妈妈,还是学校、政府或是社会相关团体,都要为此付出努力。

  家庭教育潜移默化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全国政协委员胡葆琳\大公报记者唐刚强摄

  全国政协委员胡葆琳表示,自己作为抗战将领的后代,一家人都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平时在家里讲述当年的抗战历史,会对儿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到了青春期后,开始会有些叛逆,不一定听得进去。”胡葆琳说,但儿子自从留学到了国外后,受到种族歧视,令他对中国人这个身份感受特别深刻。现在,他一听到“香港没有国家”这种言论就会去反驳说,“我们就是中国人”。

  胡葆琳的儿子在国外工作期间,发现全世界眼光对内地关注度越来越高,便毅然回内地寻求发展机会,并创业成立私募基金和一所国际学校。

  胡葆琳表示,儿子现在也热衷参与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活动。去年6月底,胡葆琳组织一个三十多名香港的学生到北京交流,并与儿子投资的国际学校学生交流。她透露,今年还计划再带一个香港青年团到内地参观中国的高铁,让学生们了解到内地的高新技术已日新月异。

  语言通了 心就近了

  (全国政协委员、自由党荣誉主席)周梁淑怡

  培养家国情怀,到内地学习普通话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我的2个女儿在留学回港后,先后让她们到北京学习普通话。”她说,在北京学习期间,女儿认识了很多内地的青年朋友,并一起结伴到内地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对内地一些历史遗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透露,自己一个女儿已进入新闻界工作。(记者 唐刚强)

  (全国政协委员、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陈清霞

  受互联网的影响,现在香港年轻人缺乏人与人的沟通技能,价值观亦受到影响。她建议,应将香港年轻人的国民教育纳入考试范围,启发他们知道国家的一些发展,明白中华民族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学习中华文化中尊重长者、重视家庭的美德。(记者 唐刚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东莞社团总会主席)朱李月华

  香港的青少年一定要熟识普通话。语言通了,对内地可以了解得更多,只有相互了解,两地文化才容易融合到一起。

  “我从小教育儿子学普通话,他的普通话比我讲的还好。”她说,“我儿子从美国毕业以后,我送他到清华大学念了八个月,就是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让他多了解内地的生活、文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