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引关注 广电总局要求严查

2016-03-10 10:29:00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引关注广电总局要求严查

《叶问3》主创团队曾一起庆祝票房过亿元。 资料图片

  通常来说,3月是国内电影市场的淡季,极少出现高票房影片。3D功夫电影《叶问3》却打破了这一规律。自3月4日在各大影院上映以来,《叶问3》的票房一路走高:上映16小时票房破亿元,上映89小时破5亿元。首日票房以超过四成的排片率收获1.55亿元票房,占当天票房总额的八成,打破世界各地的票房占比纪录。不过,影片从首映日起,各地网友陆续在微博上质疑《叶问3》的片方涉嫌花钱包场“自买票房”,并晒出“天价午夜幽灵场”等可疑现象作为证据。近日,随着《叶问3》的票房继续走高,票房造假风波也愈演愈烈,甚至引来广电总局的关注。

 

  7日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通知,请各大电商提供与《叶问3》进行票务合作的合同,对近日票房异常波动进行排查。到了3月8日,《叶问3》35.8%的排片率与前几天相差不大,截至记者8日傍晚发稿时,影片当天的实时票房不足5000万元,次于《疯狂动物城》的近6000万元,对比前几天明显突然下滑。面对《叶问3》“自买票房”的质疑,目前只有一家影院承认增开虚假排片场次,电商售票平台则撇清干系,片方更是一直没有正式回应。

  网友质疑

 

  凌晨场全部售罄

  单从《叶问3》这部电影来说,关注度并不低。一方面因为前两部累积下来了不俗的口碑,再加上甄子丹、泰森这样吸睛的对垒,按理说其票房一路飘红也是理所应当。果然,在春节过后这段被忽视的档期中,《叶问3》独占鳌头,连续3天坐稳单日票房冠军的位置。

  但是问题也随着票房的高涨出现了。自首映日起,网上就开始有其票房造假的传闻。3月5日,微博知名大V“电影票房”晒出一张武汉中影国际影城的实时售票图,显示该影城在凌晨0:56分开始,每隔10分钟在同一个影厅排映一场《叶问3》,而且票价高达203元。接着,一些产业关注者及影迷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出截图,质疑《叶问3》片方涉嫌“买票房”,东莞恒大影城、成都太平洋影城(蜀西店)等全国各地的影城在列。截图显示,一些影城《叶问3》不仅排映场次售出的位置一模一样,还出现凌晨6点的场次全部售罄。更有网友晒出手写票,票上可见,网友买票看的是《疯狂动物城》,出的票却是《叶问3》。

  一些影院的排片截图被曝光后,很快就上演了戏剧化的一幕。先是被晒出“幽灵场”的武汉中影国际影城市场经理金喆发布声明,承认安排午夜“幽灵场”,原因是第三方票务公司要求排场率,为争取到第三方补贴,“本次《叶问3》和微票儿的合作中排场需达到60%才能享受优惠活动,但根据实际排片只能达到40%。”随即票务公司微票儿发起反击,据微票儿方面8日提供给南方日报的声明,称与武汉中影国际影城及相关影投公司已于第一时间进行良好沟通,“证实微票儿从未进行声明所述行为,该事件与微票儿无关。”这一次影院和票务电商之争以金喆方面的道歉收尾:“为自己之前声明中对微票儿的不实言论道歉,增开无效场属于自己的个人失误。”

  总局表态

 

  喊停不正当营销行为

  针对质疑,《叶问3》的片方曾在3月6日发布图文回应,这是有人在故意黑《叶问3》:“十分钟一场的排片!203元一张的票价!你信吗?要黑《叶问3》请黑得更专业些吧!”不过很快宣传方就撤回了这一回应,称稍后会有正式的声明发布,但此后就再无消息。而对于炒作之说,宣传方的相关负责人也予以否认。8日下午,宣传方给南方日报的最新说法是,“我们仅作为宣传方,无法回应这个问题。”

  《叶问3》“买票房”的争议,迅速引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重视。6日,电影局严正表明态度,称近日部分影片和影院出现虚假排片、票房注水现象,对电影产业构成严重干扰,破坏了市场秩序,正对相关情况进行排查。电影局还提出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置办法:“对采用违规手段获取的票房,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及各票务平台将不予统计,不予承认,对已经计入平台的票房数据将予以剔除。”此外,电影局方面表示,参与该行为的制片方、发行方、票务方、院线及影院应立即停止不正当营销行为,并将视其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7日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这一事件采取了进一步行动,并在下达的通知中提及了《叶问3》:“请各大电商提供与《叶问3》进行票务合作的合同,来对近日票房异常波动进行排查。”从网上曝出的通知来看,美团猫眼、微影时代、格瓦拉、百度糯米这些国内最主流的电商网站均在其中。对此,微影时代方面的回应是:“坚决支持电影局规范电影市场的治理行动。针对声明中所提及的规章制度,微影时代已进行自查,所有行为均符合电影局所要求的电商行为规范。”

  ■记者观察

 

  电影不应是票房游戏

  关于《叶问3》的票房是否造假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按官方的说法,尚在调查中。但毋庸置疑的是,在440亿元票房这一光鲜成绩的背后,“幽灵场”“偷票房”等行业毒瘤是的确存在的。仅仅是“幽灵场”,就并不是新鲜的票房造假手段。

  所谓的“幽灵场”是网友给的形象的说法,你想想,周围有几个人会在大半夜去影院看电影?但一些电影售票情况就显示,个别影片在午夜场场场爆满。此前被质疑买“幽灵场”的就有《捉妖记》和《港囧》,但是均不了了之。那么,为什么会有“幽灵场”的存在?因为这是能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高票房假象的手段。高票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吸引观众,抢占排片,意味着更高的票房。从长远来看,对于发行方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发行方,能对股价的提升起到作用。而对于影院肯定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省下放映成本。

  曾有一位内地导演感叹,他的电影还没上映,就被宣告“失败”——表面数据不低,但很多场次都排在凌晨。影院也是要赚钱的,同样条件下,他们要排热门片,不是热门片也会排买了票房的那一部。于是,那些规规矩矩做电影的人,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同时,当票房纪录全靠片方自己吆喝鼓吹,泡沫也会越来越大,一旦泡沫破裂,带给电影行业的将是沉重的打击。

  票房只是一部电影的其中一个衡量指数,优秀电影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票房数字,还是一个个精美的电影镜头和精彩动人的故事。拍电影,第一重点是拍出文艺精品,而不应该是去玩“争第一”“破纪录”的票房游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