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华反击穆迪 “中国风险是机会”
2016-03-13 10:07:26 信息来源: 星岛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评级机构穆迪将香港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但维持香港政府Aa1的长期债务评级与发行人评级。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回应指,虽然穆迪调低本港评级展望,但仍维持信贷评级在“Aa1”级别,是肯定本港稳健的信用状况,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他表示穆迪形容的中国风险,实际是中国机会,而投资者是聪明的一群,不会受到穆迪调低评及所影响。
《星岛日报》报道,曾俊华强调,香港拥有良好经济基础,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稳健银行系统,以及健康财政状况,将继续令香港经济能够应对未来挑战。他说,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月公布的评估报告指出,香港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配合联系汇率制度,将为香港提供强大的缓冲应付短期的挑战,中期而言亦为稳定增长及创造就业奠定基础。
曾俊华又指出,本港将受惠于内地经济结构改变,为本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创造新商机;本港银行对内地贷款的风险基本可控,原因是借款人大部分是大型国企及跨国企业,信贷质素普遍较高。他亦重申,“一国两制”原则一直顺利落实,而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会继续坚定不移地秉承“一国两制”原则。
政府发言人就补充说,穆迪的新闻稿中,关于内地干预香港的政策制订和落实,以及因与内地政治连系,而产生政治风险的意见,纯属猜测和主观陈述,缺乏理据支持。发言人强调,香港一直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没有证据显示内地干预香港的事务,或香港相关机构在过去一段时间独立性减低。事实上,“一国两制”原则成功落实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
评级机构穆迪将香港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但维持香港政府Aa1的长期债务评级与发行人评级。穆迪指出,香港与内地的政治联系愈来愈大,可能拖累香港的体制实力。此外,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风险,亦可能削弱香港本身的经济和金融展望。
香港评级负面展望的主要因素,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信用质素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方面,原因是两地之间的贸易联系极为密切;第二是金融体系方面,原因是香港的银行体系参与内地业务;最后是政治和体制领域方面,原因是各方对“一国两制”政策存在不同的解读。
因此,穆迪指,虽然香港拥有信用实力 (主要形式为财政缓冲),可继续支持其高于内地的评级,但香港与内地信用质素之间密切而持久的联系,意味着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压力,短期和长远会对香港本身的经济、金融和体制实力有影响。
由于“一国两制”政策实施引起的社会压力,香港的政治风险有所增加。穆迪表示,短期而言,社会压力可能进一步升温,特别是明年香港行政长官选举临近,而这些压力会损害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由于本港与内地的经济和金融联系紧密,若内地金融压力上升,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走弱,这将对香港的经济和金融行业造成负面效应,而香港经济增长的转弱和银行业亏损加剧,会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以致于削弱政府原有的财政缓冲。
去年,香港本地产品的出口和转口中,输往内地的比例分别为43.6%和53.8%。此外,访港旅客中77.3%来自内地,高于五年前的63%。内地对香港贸易业至关重要,而且香港经济依靠贸易业,这种情况意味着,若中国财务压力上升导致经济增长减弱,将严重削弱香港的经济表现,包括透过双边贸易渠道造成的直接影响,以及因中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受到的间接冲击。穆迪指出,目前鉴于香港对中国的出口急剧放缓,加上不利的人口结构趋势,预测未来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将只会小幅增长。
除了经济联系以外,香港银行业有关内地的风险上升。去年年第三季度,银行业对内地的贷款占总资产的15.7%。由于香港银行业向内地企业贷款,在内地杠杆上升的下行情况下,香港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将会上升。
整体而言,最近几个月香港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已反映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系,凸显风险规避情绪从内地一直蔓延到香港。穆迪指,由于香港的资产受内地影响风险较大,若风险规避情绪持续并扩大至更大范围,就可能会引发香港金融业大幅调整,特别是内地经济面走弱可能会导致香港楼价大幅回调。
财爷曾俊华反驳言论要点
●香港拥有良好经济基础、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稳健银行系统及健康财政状况,令香港经济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
●穆迪所谓的“中国风险”,其实我们觉得是一个“中国机会”
●香港一直按照“一国两制”实践高度自治,不认同穆迪对香港政治环境的观点
●香港银行对内地相关贷款的风险基本可控
●不是所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认同穆迪的评估,IMF早前有报告,肯定香港的经济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