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刘兆佳委员:“本土主义”口号不过是情绪发泄工具

2016-03-13 10:14:33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在政治斗争中,‘本土主义’的主张的确对部分年轻人产生了吸引力,但说到底不过是情绪发泄的工具。”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说。

  正在此间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刘兆佳委员,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海内外舆论关心的港人心态、香港与内地关系等问题坦率作答。

  刘兆佳认为,所谓的“本土主义”把香港与内地、与中央政府对立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香港与内地的交往,最终谋求将香港变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有人利用这一主张,吸引社会上对现状不满的年轻人搞事”。

  他说,香港是商业社会,民众思维方式以理性务实为主。市民大众很明白,所谓“本土派”意在将原本属于香港社会内部的矛盾,转嫁到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上,进而把矛头直指中央。这种只有极少数港人认同的“港独”思想,是得不到多数市民支持的。

 

 刘兆佳同时指出,回归以来,由于香港和内地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两地民众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产生摩擦是难免的。加之内地经济飞速发展、香港重要性相对下降,港人优越感趋弱,开始产生焦虑和抗拒心态。

  他认为,这种部分港人暂时性的负面心态,不会阻碍两地关系日渐密切的客观趋势。一方面,世界经济重心越来越移向东亚,香港要与国家齐心发展,才能在持续低迷的经济大环境中谋得立足之地;另一方面,“一国两制”制度安排之下,两地经济社会融合持续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要找到融洽相处之道,双方逐渐互相适应,理性务实处理摩擦”。

  答问中,刘兆佳也对期望用暴力改变社会的年轻人表示出担忧。他说,香港确实面临很多问题,要靠发展来逐步改善和解决。然而,眼下有些年轻人以为采取激进、暴力的手段,就能够立竿见影,“这是没有历史观的表现”。

  “当他们踩到公共意识的‘红线’,遭到大多数市民反对,才会慢慢了解激进手段是行不通的,表达诉求还是要在社会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刘兆佳说。

  激进“本土派”正月初一在旺角发动的袭警暴乱事件,是本届两会上港区代表委员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刘兆佳受访亦不例外。他所在的全国港澳研究会曾在事发后举行座谈会谴责暴行,并有会员表示,暴力行径一再升级与“占中”过后法律判决过轻不无关联,却被香港某些报章撰文批评“干扰司法独立”。

  对此,刘兆佳回应表示,他不太明白法官判决的标准何在,“明明看到有些比街头暴力程度更轻的罪行,法院的判决反而更重些,作为普通市民也会心生不解”。

  他认为,轻判令人觉得违反法治不必付出多少代价,这是在误导香港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激进暴力的违法行为量刑重一些,“对遏制暴力、保障社会稳定有好处,对司法机关维持威信也有好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