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通讯:香港诗人廖伟棠:我用诗歌承接万物

2016-05-29 09:53:43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香港诗人廖伟棠:我用诗歌承接万物

  作者 张晓曦

  香港诗人廖伟棠的新诗集《春盏》28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这本书也是他二十多年的诗歌精选。

  “所有的好诗都是情诗,”廖伟棠说:“‘春盏’的意思是说,春天可以承接万物,任何事物在春天都能找到一个安顿;就像爱情和各种感情一样,也可以在诗里找到安顿。”

 

 廖伟棠1975年出生于广东新兴,后移居香港,是香港近年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家和摄影师。

  廖伟棠1990年开始写诗,出版诗集《少年游》《野蛮夜歌》,散文集《花着身》《衣锦夜行》以及评论集、小说集、摄影集等二十余本,并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2012年年度作家等多项荣誉。

  “我做过画画、摄影,也做过乐队,但我还是觉得诗歌是最‘高’的,因为它可以超越一切障碍。”廖伟棠说。

  在廖伟棠看来,他的每一首诗都是在挖自己的回忆、情感和欲望,以及和一些生命中流过的人的关系,如果不去写作的话,这些可能都不会被记录。

  著名文学评论家耿占春这样评价廖伟棠的作品:在他谦逊的方法中有着小型史诗的抱负,在某种意义上这曾是杜甫的方式,在途中写作,以时事入诗,做时代的见证人,记录着似乎是偶然的见闻,记录着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廖伟棠自己也正有这样的认识。作为一位“新诗”作家,他在写诗之初对古典诗歌是抗拒的,直到他读了冯志的《杜甫传》。“我大概是1997年的时候读到这本书,读完之后对杜甫有了一个完全颠覆性的认识,后来我又读了其他的作品,发现杜甫一生都在用诗歌写‘自传’。”

  廖伟棠说:“我觉得这是非常东方的,中国的诗歌永远都和自己的命运有关,这种审视命运的方式也更加贴近我自己,尤其是当我和国家的风土人情发生联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和古诗相通了。”

  近年来,香港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小众但欣欣向荣的景象,美术、话剧、诗歌等文化艺术市场不断发展。作为香港青年诗人的代表,廖伟棠认为,这是香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果。

  “大家以前会觉得,在商业社会,像诗歌这种‘无功利’的东西是没有受众的,而正因为现在‘功利’过于饱和,人们反而开始有了不同的选择。”

  他也谈到香港年轻人的诗歌写作。“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写作非常蓬勃,也开始越来越关注现实,关注香港未来的发展,”廖伟棠说:“这种现实的写作方式,也让他们敢于直面社会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