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内地购买香港保单再创新高 一季度占比达34%

2016-06-02 12:04:50 信息来源:一财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尽管风险提示、监管措施接踵而来,但内地投保人前赴后继赴港购买保单的热情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昨日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长期保险业务临时统计数据显示,内地访客购买的香港人寿新造保费占比再创新高,占第一季度香港新造个人业务总保费的34.2%。

  内地访客保费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香港保险市场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直接个人人寿业务保费为131.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上涨93.48%,几乎翻番。而同期香港直接个人人寿业务的新造总保费为385.45亿港元,同比涨幅仅为6.01%。

  这意味着,内地赴港投保的新造保单很大程度上推高了香港个人人寿业务保费。第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直接个人人寿业务保费占香港个人人寿业务新造总保费的比重已高达34.18%,再次超越了2015年度的24.18%,创下新高。

  内地投保人赴港购买香港保单的热情从2010年开始爆发式增长。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整理,2006年到2010年之间,内地访客的新造直接个人人寿业务保费走势还属于波动性发展,最高峰发生在2007年,为52.49亿港元。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由于2007年资本市场蓬勃,内地访客购买得最多的是投资相连保险,单是投资相连保险的趸缴保费,内地访客就贡献了32.52亿港元。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投资相连保险也遭遇了“滑铁卢”,导致当年内地访客的新造直接个人人寿业务保费迅速下落至32.63亿港元,2009年再下探至29.69亿港元,几乎回到2006年的水平。这几年内地访客的保费占比也一直在5%-6.5%之间移动。

  但从2010年之后,内地访客的新造直接个人人寿业务保费就呈现出了节节攀升的态势。2010年,这一数字为43.81亿港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已然上涨至316.44亿港元,是2010年的7倍左右,占比也一路从2010年的7.45%上升至24.18%,今年第一季度更是飙升至34.18%。

点击进入下一页

  险种上来看,如果说2008年之前内地人买香港保单以投连险为主,那么2010年之后他们更多地购买人寿及年金保险。数据显示,在2016年一季度131.75亿港元的内地访客新造直接个人人寿业务保费中,人寿及年金保险有125.91亿港元,投资相连保险仅有5.79亿港元。

  须警惕风险 勿盲目跟风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内地客户已经成为香港保险市场的重要客源,并且内地赴港投保的人数还有可能维持增长态势。”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恒乾在此前的研究报告中表示。

  伴随着近几年的香港保险热潮,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比较也一直在“上演”。

  “香港保险业发展了这么多年,自然有其优点,而对于内地居民来说,香港保险并非‘完美’。由于监管、市场情况、理赔要求等情况的不同,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很难被直接比较,不能说香港保险一定是‘好’或者‘坏’,更多的应该看适合与否。”一名香港保险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

  和身边投保过香港保单的投保人交流,得到答案最多的就是“保费便宜”、“保障全”、“收益高”。香港纵然在部分产品的保费上由于运用生命表、管理费用较低等因素而相对便宜,但内地保险产品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保障范围方面,香港保单优势早已不明显。另外,和内地一样,香港的收益演示中很大部分并非保证收益,且香港对于收益演示的规定较内地更为宽松,投保人对于收益演示中没有保证的部分不能完全相信。

  另一个香港保单在近期颇受欢迎的原因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和A股表现不佳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一方面,一些投保人开始主动选择配置外币资产;另一方面,一些大额保单的层出不穷也和部分人利用香港保单这一途径进行资产转移有关。同时香港保单还有避债避税的功能,因此受到不少高净值人群欢迎。

  “除了价格、保障这些‘老生常谈’外,香港保单最吸引我的是,其医疗除了内地三甲医院外也包含境外医院,我们有移民考虑,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而且香港保单可以选择美元保单,方便之后的移民生活。”一名内地投保人表示。

  但不可否认的是,热潮之下一些投保人“盲目跟风”,在投保香港保单之前并没有清楚了解所面对的风险。对此,保监会在4月末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以及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等多项风险。

  由于看到了香港保单中蕴含的“商机”,非法销售之事也开始萌芽。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香港保单”会跳出许多理财机构、咨询公司网站,声称其可以进行香港保单的咨询、销售业务,还有一些保险中介公司人员以及保险公司代理人也在私下推销香港保单。

  然而据记者了解,按照现行规定,如未获得授权,香港保险业务员和保险经纪人均不可在内地直接销售香港保险。同样,内地的保险业务员与保险经纪人也不能代理香港保单。这些内地机构和个人的作业模式是通过与持牌的香港保险经纪公司或代理人合作,内地公司负责推介客户并提供咨询服务,最后负责与客户在香港保险公司签订保单的则是香港持牌的保险经纪公司或代理人。因此,一些对香港保险的夸大宣传、销售误导或致使投保人保单无效的情况也往往发生在这些没有合法资格销售香港保单的内地公司或个人身上。

  对于非法销售境外保单的行为,保监会已出重拳打击。本报近日独家报道,保监会近日向各保监局下发《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保监局在严厉打击以“境内签单、境内承保”方式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同时,应高度关注通过“境内介绍、境外签单、境外承保”方式变相到境内非法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对于保险营销员、保险中介机构或保险公司存在组织或协助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的,应依法采取纳入保险从业人员黑名单,给予行政处罚等方式,并追究中介机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