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香江漫笔:关于香港安居的大实话

2016-06-06 13:30:3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在香港,谈民生议题,必然要提到房屋问题。张德江委员长在香港停留48小时,高度密集的行程中就有参观公屋的内容。日前,特首梁振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香港市民是否已“安居乐业”,梁振英坦言“未得(还没有)”,现时排队等上公屋的人仍然太多,等待时间太长。

 

 梁特首的“未得”是大实话,不过,平心而论,香港公屋制度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廉租房制度之一了。香港居民解决住房主要通过政府开发的公共房屋计划和私人购买商品住宅。公共房屋计划中的出租房屋在香港习惯称为“公屋”,类似于内地的廉租房,月租一般占住户月收入的10%。根据香港2013年的统计,全港约有29%的人口住在公屋。60多年来,香港以百万计的家庭受惠于公屋,香港社会各行各业不少精英出身公屋,可以说,公屋是香港成功故事的一部分。公屋作为香港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减压阀的作用,起到了稳定社会、稳定民心的作用。

  香港公屋制度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公屋有多大?一般两至三人房22平方米、四至五人房37平方米,符合廉租房定位。什么人有资格住公屋?穷人。2016年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以四口之家为例,申请公屋的月入息限额是26690港元。政府每财政年度检讨一次申请者收入和资产限额,从申请到入住公屋需要经过多次收入和资产审核,在提出申请后的轮候期间如果收入发生变动,可以自愿取消申请。住进去就是一辈子吗?当然不是。在公屋住满10年后必须每两年申报一次家庭收入,如收入高于申请时限额,会提高租金,过高时要限期迁出。如果住户虚报资料,不仅会被终止租约,还会有牢狱之灾。为了防止公屋资源被滥用,政府部门一靠自己核查,二靠群众举报,设置了多种举报方式。

  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公屋制度也不例外。这些年,市民除了抱怨轮候时间长、“上楼”遥遥无期之外,公屋资源变相被滥用也是吐槽的重点。在香港有一种说法,生活最幸福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李嘉诚这样的大富豪,一类就是住在公屋,享受低廉的租金和超值社区服务、每月收入有结余的“穷人”。最惨的是收入超过公屋申请限额、又买不起商品住宅的“夹心阶层”。买了商品房的人也不幸福,交完月供后手头的余钱可能还不如公屋住户多。可能因为住公屋“幸福感”太强,有些人便想方设法规避“退出机制”。香港法治严明,公然虚报资料可能触法,有人便“水往低处流”,升职加薪都不要,跳槽偏爱收入低的公司。还有年轻人在网上分享申请公屋的攻略,大学毕业几年后都只打散工,以确保收入不超标。一旦拿了楼就做什么都可以了,反正10年后才须申报家庭收入。

  要公屋不要事业——这些赤裸裸的大实话,曾经令香港社会震惊。有学者担忧:现在的年轻人为争取公屋宁愿放弃事业黄金期,损耗社会生产力;为了住公屋宁愿减薪或放弃工作机会,宁可社会阶层向下流动,如此不健康的风气长远来说对香港发展不利。这样的担忧并非过虑。解决这些与资源短缺相伴的畸形现象,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加大供应——如果可以负担更好更大的房屋,谁愿意一辈子住廉租房呢?!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在住房问题上着墨不少,增加房屋和土地供应的成效已经逐渐显现。梁振英的“未得”是大实话,施政方向正确也是实情。安居乐业不是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