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珠澳大桥开工近七年 明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2016-06-19 11:26:52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

  现在港珠澳大桥开工即将7年,工程进展如何?什么时候通车?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分别接受央视专访,全面解读这一超级工程。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跨越伶仃洋海域,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大桥工程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以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三大部分工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它包含约6.7公里沉管隧道和22.9公里跨海桥梁,以及为实现桥梁和隧道转换而修建的海中人工岛。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目前的进展还比较顺利,一些大的难题基本上都获得了解决的方案。桥梁工程有23公里,目前只剩下几百米了。海底沉管隧道有5.6公里,现在已经做了4.56公里,今年年底就争取把沉管隧道全部沉放完毕,到明年第一季度做最终接头,最终接头一拉通,隧道桥梁就通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港珠澳大桥的桥梁工程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孔桥以及非通航孔桥,全长22.9公里。全部桥梁工程有望在今年8月份贯通。明年上半年有望完成人工岛和海底隧道的主体工程,随后将进行桥面铺装和海底隧道的路面铺装,明年年底完成建筑机电、环境保护、交通监控等附属配套工程并进行联合调试。

  此外,长14公里的香港接线及配套工程也将于明年底全部完成。珠澳口岸人工岛中,澳门到香港连接线也正在建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至20-30分钟内,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将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

  科学选线:千人团队五年调研

点击进入下一页

  香港,一座110万平方公里,超过700万人口的国际金融贸易旅游城市;珠海,一座从渔村发展起来、被誉为中国最适合居住的海滨新城市;澳门,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要在海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桥,把三座城市连接在一起,这座大桥要给香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珠海能够借助香港的经济优势快速成长,澳门也将获得更多市场资源。要完成这个历史性的创举,第一个挑战就是,大桥的线路怎么走。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的线路确定,上千人准备了将近5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海上建桥连接珠江西岸和香港的构想就曾被提出,1997年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立项。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搁置,到2003年港珠澳大桥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曾经主持设计杭州湾跨海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等20多项国内外著名特大型桥梁工程 。他的职业生涯中总是在迎接和攻克一个又一个挑战。2004年年初,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再次来临,他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要解决大桥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工程方案,主要技术标准以及建成以后将会对粤港澳带来何种的社会和经济作用。

  线路的起止走向必须考虑三地现有的路网以及对三地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珠江口的航运、海洋制造业等产业发展、三地周边机场的航空限高等等诸多因素。经过三年多对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10多个线位的勘察比对,形成了可研初步成果。

  总设计师孟凡超说:“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初步成果出来,再上报三地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过程当中,又听取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包括环保、通航、水温、航空、气象以及社会经济、桥梁工程、工程技术等等方面的专家意见,最终在十来个方案的比选科学论证以后,得出了我们今天最后定下来的这个线位。”

  主体工程为何采用桥岛隧集群?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主体工程为什么不选择全部桥梁或者全部隧道,而采用中国首例的桥-岛-隧方案?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港珠澳大桥线路要跨伶仃洋海域,如果全部建桥,不但费用底,而且有已经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成熟的技术,这是首先要考虑的方案。但大桥靠近香港方向有一个重要的深水航道——伶仃洋航道,它是大型运输船只在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每天有4000多艘船只穿行,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这就要求桥梁必须是单跨1500米以上的多跨形式,桥梁要建几个超过170来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不能超过120米。

  总设计师介绍:“伶仃洋航道决定了我们这个桥矮又矮不下来,高又不能太高的情况。所以说,全线修桥这个方案看来是至少航空这一票是否决的。”

  就在即将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个史无前例的方案被提出并得到肯定: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采取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

  总工程师苏权科说:“要做隧道在海中就要修两个人工岛,人工岛做桥梁和隧道的转换,一边连桥,通过人工岛才进入隧道。人工岛又是我们在海上建隧道的一个基地。”

  而考虑到施工和运营风险、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全部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也被否决,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最终采用了桥—岛—隧集群的方案。(央视记者 李伟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