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竞争力排名一状元一榜眼 两份榜单显示香港优中有忧

2016-06-26 11:04:44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近期发布的两份榜单引发内地和香港舆论的普遍关注,一份是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中国香港成为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瑞士和美国分列二、三位。另一份则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深圳继续占据榜首,香港位居第二。有分析认为,两份榜单的不同结果,显示出香港的优势和隐忧。面对激烈竞争,香港应善用自身优势,积极增强与内地城市合作,抓住国家发展机遇,保持发展劲头。

 

 

 成就感

  获评2016年

  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将香港列为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的《世界竞争力年鉴》,是由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世界竞争力中心编制而成。年鉴通过对5400余名商业决策人员的深度调查,以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4大主类、340余种具体标准来评估全球61个经济体的竞争力。

  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世界竞争力中心主任阿图罗·布里斯认为,一贯良好的商业环境是香港竞争力上升的主要原因。他说,香港是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到中国内地和内地企业连结全球资本市场的途径,长期通过低税负和便捷的资金流动鼓励创新发展。

  对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香港获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市民应该对香港经济有信心,如果能够把握机遇,减少社会内耗,相信可抵御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

  香港《文汇报》发表社评指出,香港在国际竞争力排名的优异表现,得益于本地发达的银行和金融系统、鼓励创新的政策、资本自由出入的便利等一系列优势。《大公报》的文章指出,香港位列第一,或许与物业资产价格与租金见顶回落有关,有助降低营商成本。

  无独有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表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香港2015年外来直接投资流入金额保持在全球第二位。报告显示,2015年香港外来直接投资流入金额达1750亿美元,较2014年上升53.5%,名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香港特区署理投资推广署署长何兆康表示,尽管全球经济环境仍不明朗,但香港仍是海外及中国内地公司营商的重要据点。投资推广署对前景谨慎乐观,并会继续致力为有意在香港设点的海外及中国内地公司提供协助。

  危机感

  无缘中国城市竞争力“一哥”宝座

  不过,《世界竞争力年鉴》再次强化香港“超级联系人”优势的同时,《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也暴露出香港存在的隐忧。2014年之前,香港曾连续12年占据该榜单榜首位置,但继去年被深圳首次超越后,今年香港再次与“一哥”宝座失之交臂。

  虽然在可持续竞争力、宜商城市竞争力、生态城市竞争力、全域城市竞争力等分项指标方面,香港均独占鳌头,显示出强大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但报告指出,香港社会存在分化,部分组织和人士采取较激进和违法的方式,反对政府政策,影响社会和谐,旅游业和零售业等方面的经济表现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下滑势头。

  对于社科院发布的竞争力报告,梁振英表示,深圳的发展策略和他们取得的成果,都是香港参考的榜样。而香港和深圳之间在创新和科技方面也可以好好合作。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夏春表示,一直以来,金融与旅游相关产业是香港支柱产业,但非法“占中”加上之后少数激进势力驱赶内地游客,让中小企业和小市民的利益大受伤害。港人必须居安思危。

  近期的一系列数据也显示出,香港经济遇到下行风险。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上月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经济报告》指出,香港首季经济按年增长0.8%,按季收缩0.4%,是四年来的最低增长纪录。

  报告显示,香港的出口、内需、投资等表现疲弱,旅游、零售和餐饮业更被业界形容为遭遇“寒冬”。有香港业者统计,今年的“五一”假期、端午节、母亲节及父亲节,不少食肆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大跌近三成。

  不过,中银(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梁并不认同业界有关“香港经济步入寒冬”的说法,他表示,旅游业下滑的确给相关业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香港的经济并没有进入寒冬,只是增长速度放慢,“整体失业率并未大幅度攀升,仍称得上是‘全民就业’,政府的财政也没有严重赤字,估计还会有盈余,可见经济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打击。”

  转机

  增强竞争力

  刻不容缓

  虽然有分析认为,各类竞争力排名榜标准、角度、重点各有不同,香港在其中所占据的位次有高有低,并不奇怪。但面对香港现存的优势与隐忧,舆论普遍认为,香港要正视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增强竞争力刻不容缓。

  《大公报》的文章指出,加快创新科技以及产业升级转型、融合内地经济发展大潮,是提升竞争力不二之法。在创新科技产业发展方面,香港必须加倍急起直追,更重要的是要制止损害香港投资与营商环境的行为。

  《香港商报》发表时评文章指出,港深之间并非仅仅是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尤其是在创科发展方面,更非零和游戏。两地若能加强合作,强强联手,肯定能一起提升创新竞争力,共同分享更多创新红利。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沈建法表示,香港需挖掘自身的优势,在“一国两制”下,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机遇和“十三五”规划,积极加强与内地合作,特别是跟深圳携手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改善经营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型产业。

  中央也力挺香港突破困境。今年三月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设立港澳专章,明确指出支持港澳提升竞争力。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此外,规划中还强调支持港澳参与“一带一路”,鼓励内地与港澳企业发挥优势走出去,更“支持港澳中小微企业和青年人在内地发展创业”,共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为香港与内地合作创造更大空间。

  特区政府也表明会抓紧机遇,致力于相关行业创造重大发展。目前,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香港贸易发展局6月初的一篇经贸研究报告指出,香港可进一步发展文化及创意、医疗、教育、创新及科技、检测及认证、环保这六项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

  本报特约记者 俞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