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号院”主人搬家了

2017-10-17 10:29: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从县城到骆驼湾多久?”

“40来分钟。”

“这么近?”

“现在路好走了,以前麻烦。”

出租车司机老张是从骆驼湾村走出来的,这是五年前因为高层到访而闻名全国的贫困村,地处河北阜平县。阜平县地处太行山山系,西接山西省五台县,是华北平原里不多见的全山区县。

 

微信图片_20171017082231

 

△ 骆驼湾

从阜平县城出发沿保阜高速公路西行约20公里,转入382省道,便可到达骆驼湾村。10月的一天,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来到这个最有名的村子。

“一号院”主人搬了

因为此前多处磕磕绊绊的泥土路已经打通,张师傅能更频繁地回家看看老娘。

张师傅说,最近的烦恼是老娘因为村里的房子拆旧换新还未收尾,无法来县城和家人一起过冬。

进入10月后,天气逐渐转凉。山区昼夜温差大,村里冬季取暖一直是大问题。今年老张却不再为此担心,“村里房子都在拆旧换新,只要我们掏一万多块就能住到有地暖的新房里。不用再受土坯房的罪喽!”

进村前,从路口向村里望去,绿树环抱间房屋错落有致、整齐划一,月牙状的骆驼湾村背靠在群山脚下,仿佛世外桃源。

“这两年村里发展很快,明显有活力多了,也有更多的乡亲愿意返乡创业。走,我带你去看看。”骆驼湾村委会主任张风忠说着往办公室外面走,北青报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发现墙上挂了好几个门牌,“骆驼湾村群众工作站”“精准扶贫办公室”“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

5年前,习近平到阜平县考察时,曾到骆驼湾村一对老人家里探望。那会儿他们住的是一栋1960年建成的土坯房。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来到这处村民口中的“一号院”里。屋内陈设和当年一样,简陋、昏暗……唐荣斌夫妇却不在。

“他们呢?”

“搬新家啦,就在这不远。”

 

微信图片_20171017082238

 

△ 唐荣斌的新居

唐荣斌夫妇均已年过七旬,对刚搬进来的新居十分满意。“没想到条件能这么快改善,生活比以前好了太多。”

 

微信图片_20171017082243

 

△ 唐荣斌的妻子在家里

桌上放着一兜没吃完的油条。唐荣斌指指说,“以前我们哪吃过这个啊?现在想吃什么都能买到,都舍得买。”

等着分红的老乡

2012年,骆驼湾村608人中就有428人为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70%。

现在骆驼湾村264户580人中,贫困户仅剩16户33人,年底可实现全部脱贫。

短短5年间,骆驼湾村的老乡们是怎么富起来的?

阜平县扶贫办副主任耿利红对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说,骆驼湾村海拔在1000米以上,土地贫瘠,年均气温低,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

“一直以来,老乡们种植土豆、山药都不是为了卖钱,仅仅是为了糊口。”在耿利红看来,“靠山吃山”显然不适合这个群山中的村落。

在去骆驼湾村的路上,公路两旁到处可见黑色大棚,体积较我们熟知的蔬菜大棚宽敞高大。“这些是食用菌培育棚。”骆驼湾村支部副书记任二红说,承包一个蘑菇大棚,一年下来净利润可达一至两万元。

“可推行之初并没那么顺利。”任二红进一步解释,“我们大多是吃自种粮长大的农民,让大家放弃种田去搞别的,总会心里不踏实。”

 

微信图片_20171017082336

 

△ 任二红在大棚里

为打消村民顾虑,承包蘑菇大棚时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对农户采取贴息贷款,每个承包户可以无抵押贷款10万元。此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农户告别了对销路的后顾之忧,“从前端到后端,农户承担的风险很小。只要肯干,赚钱是没问题的。”

从基地出来,道路两旁、半山腰上满是被栅栏围起的果树,已能看到稀疏的红、绿色幼果。任二红指着一棵一人高的树苗说,“除了种植食用菌,培育苹果、樱桃也是骆驼湾村近两年致富的新手段。”几十年前就有村民尝试过种苹果,但是果树难打理,个人种植所承担的风险大。而后就鲜有村民品尝过自家出产的高山苹果。可他们心里还记得小时候那“甜甜的味道”。

“现在不同了,我们把土地转出去,自己不用出一分钱,等着分红。”

 

微信图片_20171017082344

 

△ 唐宗秀家里的“中国梦”

唐宗秀一家就是靠土地流转实现了脱贫。“有力气就做做零工,没力气就休息,自在。”唐宗秀在新房里挂了一张印有“中国梦”的书法。采访中,老人硬塞给政知君一块月饼,“现在的生活今非昔比了。”

老板娘笑了

“幸亏村里修了路,不然我这辆QQ非趴了窝。”载着政知君在村中寻访的任二红不时便会自嘲一番自己的“坐骑”,他说这辆奇瑞QQ和乡亲们的汽车相比,实在拿不出手。

背靠群山,一幢还未竣工的崭新建筑内,女主人正在为她的顾客张罗午饭。

2009年嫁给骆驼湾小伙子的翟艳玲是安徽人,第一次和当时还是男朋友的刘永刚回老家的印象她仍然记忆犹新:绝不在骆驼湾定居。而现在,她却成为这幢二层农家乐的老板娘。

“2008年第一次来这个地方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年轻人,所有人家屋顶和窗户上钉着塑料布,围坐在土炕上的一小桌吃饭。”忙活完午饭的翟艳玲回忆起几年前,不时提到她自己的父母:“那时他们肯定很心疼。”

婚后,这两个小年轻和骆驼湾里绝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刘永刚在北京做过保安、会计,在他们离开的时候,甚至要提拔他当厂长。“老公认为家里一定有大发展,他坚持要回来。”

翟艳玲和刘永刚经营的农家乐同样得益于对贫困户建设新房的扶持政策,2015年开业时仅有一层300平方米,随着客流量不断增大,“一层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在继续盖第二层。”

此时农家乐窗外升起了云雾,阳光透过缝隙被分散成为无数光束照射进屋,翟艳玲眯着眼对政知君笑了:“在北京时候给别人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今年仅仅农家乐的盈利应该就可以超过10万。”

“贵族学校”

如今的骆驼湾一派人丁兴旺的景象。新建的房屋拔地而起,餐馆中推杯换盏。由于餐馆顾客络绎不绝,政知君的午饭等了很久。

餐馆对面,是龙泉关镇上的一所小学。当地人告诉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这是去年10月刚刚落成的保定师范附属学校龙泉关分校。村民们戏称其为“贵族学校”。这样的外号不仅因为教学环境一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们不仅可以享受国家免学费、免课本费、免住宿费的“三免”政策,每人还可享受到一顿价值4元的免费午餐。

管了“小”更不能忘了“老”,身患脑血栓的唐荣斌最有发言权。他告诉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患病后曾经让他担心的住院看病费用问题解决了——从2015年到2016年,阜平先后试行对参加新农合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进行再补偿,对60岁以上参合人员县域内住院治疗发生的合规医陪费用100%予以补偿。

“总书记来之前,我们从没想过养老金和医保,而现在每个月都打到卡上几百元。”今年9月由住建部公布的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显示,骆驼湾村被评为保障基本示范村。

实际上,骆驼湾村仅仅是阜平这个贫困县下辖的众多村庄中的一个。2013年以来,阜平直接进行的基础建设投资同样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观:累计投资17.19亿元完成了533.5公里通村公路,累计投资5715万元解决县域内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资2.21亿元完善电网建设、网络基站建设。

连接阜平县城南城北城的,原先有一座大桥。然而转眼几年时间,在旧桥的西边又架起一座联通南北的新桥。“还有几天才能通车,但现在允许人上去,你可以去看看。”阜平县委宣传部的李秀芹告诉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

离开的那天,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特意从“南城”走路去“北城”坐车。站在新修的大桥上向两边望去,“北城”中众多老旧的房屋正在拆迁,而以往的郊区“南城”中,吊车紧锣密鼓地施工,郁郁葱葱的树林掩映下,一幢幢楼宇正在拔地而起。

来源:政知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