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花满太行】富岗128道“苹果经”,沾!

2019-07-05 18:39:3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巍巍太行山下,“富岗”苹果久负盛名

  128道种植工序,种出百元一个的“金苹果”

  致富“秘籍”免费赠送,让“金种子”在太行山上开花结果

 

 

  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越发枝越多,光照条件越不行,不透气,所以说现在就采取这办法往下别,这个枝就这样往下别,跟这个枝可以别到一块去,你现在就不用管它了,到明年自然就成花了。”6月27日,在邢台市侯家庄乡的一处果园里,杨双奎正顶着炎炎烈日,给果农们讲解苹果树的控枝增产技术。

  目前正值苹果树夏季管理的关键时期,然而身为岗底村富岗苹果生产管理中心主任的杨双奎却天天往外跑,这次因为在承德、唐山等地苹果种植区做技术指导时中了暑,想回来休息两天,刚进家门就接到了附近果农的电话。“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天天要跟你打电话,他就追着你什么时间来这儿给我们搞技术服务,但是我们去了,他不会让你走,他就想让你在这儿多呆几天。”

  为什么杨双奎会这么受欢迎?因为在河北提起种苹果,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的“富岗”苹果久负盛名。李保国教授生前在岗底村研发的128道苹果树种植工序,让“富岗”苹果在市场上卖出了100元一个的高价。截至2018年底,岗底村靠着村里4000多亩苹果树实现年人均收入4.3万元。

  富岗苹果生产管理中心主任杨双奎给果农讲授果树管理技术。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开始富岗(岗底村)那儿种苹果,咱们都不相信,你说种了苹果不种粮食,你吃啥啊?”今年57岁的刘怀民家住九寨会村,祖祖辈辈都是在太行山里靠种粮糊口,当初看到邻村岗底要种苹果,老刘觉得纯属瞎折腾。现而今,穷了半辈子的刘怀民也萌生了致富的想法,把自家的2亩多口粮田,全都种上了苹果树。

  “咱自己种的不沾(不行),技术不沾,质量不沾,苹果个儿都比较小。价钱当然是受影响,人家一斤卖4、5块钱,咱们这个都是论堆儿卖,一块多钱、几毛钱(一堆儿)。”靠自己摸索种了几年果树后,刘怀民才明白岗底村为什么会把李保国教授称为“科技财神”。

 

 

  富岗苹果被认定为河北省名牌产品、2008年北京奥运专供果品。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在太行山区贫瘠的土地上种苹果,果树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为此,刘怀民和其他果农就像当年岗底村请李保国教授一样,把岗底村的果树技术人员请到了自家果园。“苹果是季节管理,春天就开始刻芽,人家来指导,到夏季管理再过来,冬季过来辅导修枝,一年最少过来四五趟。”

  有了岗底村技术人员的指导,刘怀民种出来的苹果就大不同了,“咱这苹果质量上去了,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贵一块多钱(每斤),每亩地多收入两三千块钱。”

  “在家里种果园比他们年轻人(出去打工)还强,去年不沾还弄了两万(元),今年估计不能低于四万。”今年61岁的刘开如望着自家已经挂果的两亩果园,底气十足的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听到岗底村有果树种植技术的培训,他就像小学生一样准时赶去上课。“只要是人家讲管理果树技术,只要是一通知,立马到,越学越有劲儿。”

  岗底村191名果农考取了农民技师证书“持证下田”。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现在的岗底村已经成了苹果种植技术的输出地,其实早在2010年,全村191名果农就通过果树工技能培训,考取了初、中级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2016年,李保国教授去世后,岗底村成立了“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几年来小分队走遍了太行山区的沟沟坎坎,仅在杨双奎的手机里就存下了300多个帮扶地区的联系人电话。只要电话一响,无论远近小分队的技术人员都会赶过去进行免费帮扶。

  “北边到承德、张家口、唐山、遵化、石家庄、包括往南这些地方,你像沙河、武安这些地方,我们都一直在跑。”说起这些年来的帮扶成果,杨双奎做了个初步统计,“跑过的跟没跑过的地方一对比,每亩地增收3000元。”

 

 

  太行山上密密匝匝的苹果树种满山坡。 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富岗”苹果的128道种植技术是岗底村发家致富的“秘籍”,在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杨双奎:这么满世界的去做技术指导,就不怕别的地方种出了更好的苹果,影响村里的收益吗?

  “这项技术是李老师在岗底20多年研发出来的,他研发这项技术不是就为了咱岗底,他是为了咱太行山种果树的这些农民。”巍巍太行山下,密密匝匝的苹果树已经种满山坡,作为李保国教授在岗底村的第一个学生,杨双奎语气坚定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愿。“128项标准化生产技术就像一个金种子一样,我们就想把这个金种子洒遍太行山,让它在太行山上开花结果。”(记者 万前进 张晨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