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涉县交通运输局:把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

2019-07-09 19:33: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把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涉县交通运输局

 

 

涉县境内的圣福天路。记者 乔宾娟摄

  “进取、担当、团结、奉献”,近年来,涉县交通运输局将修建四好农村路、共筑小康梦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为民服务的政治担当,把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今年6月,涉县交通运输局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创新推出“667”修路机制

  涉县位于邯郸市西南部。驱车自邯郸沿青兰高速西行一个多小时,穿越大大小小四五个隧道,就到了这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全山区县。

  山高坡陡,长期以来涉县一直面临修路难、行路苦的问题。2016年“7·19”特大洪灾发生后,这里的农村公路受损严重,几近瘫痪。全县17个乡镇的308个行政村中,有125个村成为“孤岛”。

  灾难面前,交运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7天抢通生命线”,使大量救援物资顺利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电力、医疗等工作因此得以顺利展开。

  灾后道路需要重建,山区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需要修建,山民对路的渴盼无比迫切。鹿头乡老周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邢姣娥告诉记者,老周背村是鹿头乡最偏僻的一个小山村,因路、水不便,1996年全村40户村民无奈离开居住了200多年的老村庄,搬到“山下”。2004年“村村通”时,村里只有一条到邻村郭庄的水泥硬化路。“路只有3米宽,稍大一点儿的车调头都调不过。因为路难行,村里年轻人能出去的都不愿回来,一年到头村里连个娶亲的都不好找……”回忆,让邢姣娥眼睛发涩。

  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县交通部门主要负责县道和重要乡道,而一般乡村道路应由乡镇负责修建。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修建县道、乡道还是村道,大家都想当然觉得这是交通部门的事情。若按常规操作,如果灾后重建的路和村民期盼的路都要交通部门来修,估计3至5年也完不成。

  怎么办?面对村民们期待的眼神,面对农村公路建设“谁来修?”“谁出钱?”两大难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涉县交运人创新推出了“667”修路机制。

  “群众为骨干、党员为先锋,村庄为主体、乡镇为主导,县里为奖补、有工优先干”,这个“6”主要指修路力量;“向上争、市场筹、干部助、社会捐、群众投、政府奖”,第二个“6”指明了筹资渠道;“7”主要指在建路中,要坚持“宁可路绕十丈、绝不毁树一棵”“随坡就势、减少垫方”“宁可多垒堰,也要不劈山”“保护和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涉县地方特色”等7项生态修路原则,不仅降低了修路成本,更最大限度保证路与自然和谐共生。

  涉县掀起了一场“全民修路的战争”。交通铁军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10个乡镇158个村十几条路线齐头并进,日出动人员最多时达6万余人。太行山上人声鼎沸修天路、单位企业为修路捐资捐物、村民为路让地让树的场景至今让人感动不已。

  交运局作为修路的牵头部门,派出9个党员技术小组分包乡镇,对每条线路从规划施工、质量进度、检查验收进行全程监管。作为筑路先锋,他们还承担了圣福天路、青龙路、红河谷漫游道等三条施工难度大的道路建设任务。

  在悬崖峭壁上修成圣福天路

  7月5日,行驶在蜿蜒曲折、平整宽敞的圣福天路上,两侧翠绿的山体,让人心情舒畅。在日月峰、响石岭等节点处,游客们纷纷拿着手机拍照。

  圣福天路起自偏城镇圣寺驼村,终于西戌镇鸡鸣铺村,全长20.1公里,路面宽7至9米,2017年7月动工兴建,12月通车。全线沿山脊而建,海拔最高处达1290米,有144个弯,是涉县公路史上施工环境最差、技术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条开山路之一。

  “圣福天路有四分之一段都经过我们村。”邢姣娥说,当初听县委书记说要在村里修路,她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这高山峻岭上咋能修出一条路呢?”让这位老支书没想到的是,十来天后,梁江苏局长就带着技术员来老周背村勘察路线了。

  “正值夏天,山上没路,荆棘丛生,交通局的同志们一边用镰刀砍开荆棘一边测量……他们出来后,胳膊、脸上划了很多血道子。”每次说起去年那段日子,邢姣娥都非常感动。

  在圣福天路上,记者还见到了交运局公路管理站副站长王荣榜。皮肤黝黑的他告诉记者,从2017年7月开始修建到如今的养护管理,他的工作中心就是身边的这条“网红天路”。

  “当时山上没水,都是一桶桶送上去,电用的是太阳能发电;住的是帐篷,天冷时早晨鼻孔出气处都结着薄冰;吃的是后勤人员步行5公里送上来的凉饭;山顶风沙大得说话都得用手比划;有的石头用破碎机碎不开,只能人工用铁楔子一点一点凿开……”王荣榜回忆。

  “百日不下山,帐篷度暑寒。”为了早日修好路,1000多名施工人员吃住工地,昼夜鏖战。下不了山,小伙子安东推迟了婚期;刘灵保顾不上剖腹产的妻子;王荣榜在93岁老父亲去世的那一刻也没能在床前尽孝……150多天,靠着肩扛手挑、锤凿钎撬,靠着这份“铁在烧”的激情和担当,交运人硬是从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览众山”的圣福天路!

  荣誉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重建水毁路、修通振兴路、筑起民心路,自2016年至今,涉县交运人共修建各类道路近2000公里,提前3至5年完成修建。特别是2017年,在100多天时间里,在高山之巅、深谷之中、峭壁之上修建的660公里的千里乡村旅游通道,涉及158个行政村,包括圣福天路、云中天路、新愚公路段等三纵九横十八条支线,连接太行红叶大峡谷等5个综合旅游片区400余个景点,受益群众达15万人。

  从“走不了”到“走得美”、从“出不去”到“抢着来”,涉县道路的建成直接带动了“党建示范、精准扶贫、旅游发展、生态经济、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愚公精神”等七方面的振兴。如今全县十多个田园综合体蓬勃发展,1万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致富。仅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2019年1至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68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65亿元。

  对于未来,涉县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江苏表示,“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我们将把荣誉当成前进的动力,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管护,服务群众。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客运、网络电商全覆盖,让老百姓出门就上公交车,农用车开到田间地头,网上购物轻松到家,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乔宾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