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兴隆:诗意山村的“文艺富兴”路

2019-08-24 18:29: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8月23日电(记者曹国厂、严钰景)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燕山深处的诗上庄村,全村760多名村民,“拿起锄头是农民,抓起笔杆是诗人”。近年来,小山村以诗歌为载体发展旅游兴村富民,举办了两届国际诗歌论坛,吸引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位诗人和文化界人士参会。

  走进村口,种满鸡冠花的村道两旁随处可见诗词碑林,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但丁、雪莱、泰戈尔直至现代诗人,诗歌镌刻在石头上,也刻进村民心里。

  记者在诗上庄采访发现,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几岁孩童,几乎人人会写诗、背诗。为学写诗,小学文化的村民张淑华一年写了两本读书笔记;71岁的吴学枝三年创作700多首诗,用光了近300根油笔芯;年近六旬的老哥俩付海林和付海春为赛诗暗地里较劲……耕读传家的古风体现在每家每户的家训中。

  1964年生于诗上庄的承德市作协主席刘福君说,诗上庄的“文脉”有迹可循。1956年,村里走出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乡土诗人刘章,之后又相继涌现出3位中国作协会员和11位河北省作协会员,出版近百部诗文集。

  诗歌改变了村庄和村里人,也带来了财富。如今,一辆辆外地旅游大巴车驶进诗上庄,游客们专程来这里寻觅“诗和远方”。随着游客增多,村民们纷纷办起特色民宿和农家院。目前,全村已建成农家院27家,近200人就业。

  43岁的李海萍把自家宅院重新扩建装修,建成上下两层共12间客房的民宿,推门看山,开窗听水。2017年开业以来,门前的小院里经常停满外地车辆。

  “房间天天爆满,仅七八月的营业额就能达到8万元。”李海萍说,“游客们都是为诗意生活而来,诗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老家的日子越过越美,诗上庄在外地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择业。

  33岁的刘远欣在唐山打工10年,当过宾馆服务员、房地产销售员、钢铁公司业务员,看到家乡巨大的变化和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她于2017年果断从城里返乡,如今在诗上庄村游客接待中心工作。

  “近两年已有30多个青年回家就业创业,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扩大。”刘福君说。

  “诗上庄一直是省级贫困村,2012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一半家庭是贫困户。”诗上庄村干部说,2018年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

  “未来,诗上庄将以研学游、体验游为主,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发展休闲养老,逐步形成以诗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刘福君说,诗上庄还将与同属一条水系的另外几个村子连成一片,带动周边更多村子共同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