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制度创新扫描

2019-12-05 17:50: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潮头扬帆闯新路——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制度创新扫描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政务服务中心。长城新媒体记者 邢丁 摄

渤海之滨,环京津“两环”核心地带,在连续7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曹妃甸崛起了新时代改革开放高地——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

从8月31日正式挂牌,3个多月的“自贸时间”,曹妃甸潮头扬帆闯新路,疾蹄步稳开局好。

“必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曹妃甸片区。”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区委书记孙贵石如是说。

开局良好,秘诀无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当好“试验田”。

率先破题 审批时限短了

从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出门,丁一一大早驱车抵达曹妃甸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同曹妃甸片区自贸办跟办人员一起,从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办事员手里接过曹妃甸片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后的“第一证”。丁一连连夸赞:“‘证照分离’改革好,仅这个证就为公司节省了至少3个月时间。这个便利可以有!”

丁一的夸赞,正是源自他12月1日的亲身体验。

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破题——进一步压缩了审批时间、提高了服务效能、打开了审批“绿色通道”的一个生动缩影。

“制度创新为企业送上了‘神助攻’,办事提速,促进市场主体增长。”曹妃甸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管理科负责人才立奎一语中的,他告诉记者,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政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年底前争取压缩至1个工作日,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曹妃甸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台。长城新媒体记者 邢丁 摄

工程建设项目从备案到竣工全流程手续办理压缩到50个工作日?

“可以!”艾建朋自信满满。这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他的切实感受。11月29日,唐山盛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艾建朋在A11窗口办理了安全质量备案业务,“这是我第二次来办理业务了,流程真是越来越优化了。”

艾建朋所感受的就是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的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绿色通道”,把原有分散、分立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和事项,整合成立项目用地、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联合验收4个阶段“单一窗口”,整合资源、并联审批、优化流程、精简要件,把工程建设项目从备案到竣工全流程手续办理压缩到50个工作日,极大地缩短了项目落地投产时间。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对此,曹妃甸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贵宝这样说。自曹妃甸自贸区设立以来,曹妃甸区委、区政府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上花了大力气、下了深功夫,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观一隅而知全局。3个多月来,为更好服务入驻企业发展,曹妃甸片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不断推动制度创新。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智慧交管”、建立“四合一”并联办理船舶证书制度、实行通关全流程“一单多报”制度……一系列热气腾腾的变化,正在对曹妃甸片区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制度创新,体制松绑,激发了市场活力。仅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挂牌当天,就有河北首衡供应链等6家企业入驻曹妃甸片区,注册资本33亿元。自曹妃甸片区挂牌以来,共推动先行先试国家及省市政策创新清单246项,新增市场主体214家。

机遇叠加 创新发展加速度

来曹妃甸片区投资兴业,是事业发展的新机遇,一批企业自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里,北京市一家企业投资的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已经投入生产,“在自贸区内可以享受好的政策,引进高端设备,提高生产率。而且,还可以增加产品的对外出口量。”据唐山曹妃甸中物杭萧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彬介绍,该公司生产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销往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摊开地图,曹妃甸片区共33.48平方公里,作为河北四大片区之一,是唯一的沿海片区。曹妃甸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处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核心地带,是连接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几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走廊,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

依托港口核心优势,曹妃甸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曹妃甸港是全国4个可停泊40万吨级巨轮的港口之一,110条航线通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陆港覆盖“三北”腹地,国际班列直达蒙古国、连通中东欧,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曹妃甸将依托港口辐射优势,加快建立多式联运中心、国际海运快件监管中心和国际船舶备件供船公共平台,加强与中东欧、日韩等国家创新合作,打造东北亚经济合作窗口和开放型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数据说话,曹妃甸“临港产业答卷”令人鼓舞:精品钢铁、现代石化、临港贸易等优势产业在曹妃甸聚链成群,首钢、华润、五矿等百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曹妃甸已经由昔日的一叶沙岛成长为生产总值6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20亿元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到2022年,曹妃甸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300亿元,比2018年翻一番。

11月21日,唐山LNG项目及配套外输管线项目(曹宝段)推进大会;11月26日,唐山“工业互联·智造唐山”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会暨唐山(曹妃甸)工业互联网上线;11月29日,南北大港“港口工匠创新联盟”启动大会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与自贸区机遇叠加,眼下的曹妃甸再次再迎来了“高光时刻”,迎来了开发建设的黄金机遇期。

擘画长远 扩大开放新使命

今年9月,唐山曹妃甸安晟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的“锦安拖”轮通过申请了船舶登记相关证书并联办理业务,自受理之日到证书发放仅用了5个工作日,比法定办结时限缩短了9天。作为“锦安拖”轮船东,现在回想起来,黄先生仍然激动不已,“太高效,太节时了!”

作为第一家入住自贸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口岸单位,曹妃甸海事局不仅创新推广实行船舶证书“四合一”并联办理,“曹妃甸海事局主动融入曹妃甸自贸片区建设大局,围绕自贸区航运便利化,出台10项服务举措。”曹妃甸海事局综合业务处副处长李艳冬称,随着自贸区的东风劲吹,曹妃甸海事局正在加快建立符合曹妃甸片区发展要求的海事监管服务模式。

曹妃甸海事局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船舶交通组织。长城新媒体记者 邢丁 摄

创新、开放、探路,是曹妃甸片区的高频词。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口岸产业更是持续发力,加速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发展。2018年11月15日,曹妃甸港区进境肉类指定口岸正式运营,这是河北省第一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运营以来,曹妃甸综保区进口肉类业务持续火爆,已多批次从澳洲、南美洲等地区进口牛肉等肉类产品,截至目前,已完成肉类进口1672吨,主要销往内蒙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我们的餐桌上可以吃到新鲜、放心、实惠的进口肉类产品了!”海外学子张一磊早早为今年同学家庭聚餐备好了食材。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目前,曹妃甸片区已具备整车、肉类、水果、冰鲜、粮食等口岸资质,是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行车进口试点,拥有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曹妃甸指数。随着矿石、LNG、木材、食糖价格指数的陆续发布,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海运快件监管中心、国际船舶备件供船公共平台、国家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

开放的曹妃甸,越来越频繁地与世界连通。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已成为曹妃甸多块“金字招牌”。当前,曹妃甸正探索自贸+综保+跨境电商新模式,拓展矿石混配、能源储配及钢铁、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水平,致力打造总量万亿级、税收百亿元的国际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自贸区是国家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曹妃甸区副区长刘子阳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创新,我们会在充分借鉴现有自贸区成功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行政审批、海关海事等方面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

还是这片海,还是这座岛,但迎来“自贸时间”的曹妃甸,早已变了样。开放新步伐,创新加速度!曹妃甸片区正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韧劲,坚定有序地向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迈进。(记者 冯立华 邢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