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未来雄安新区绿色交通出行比将达90%

2019-12-09 17:28: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雄安新区管委会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工作的指导意见》

未来雄安新区绿色交通出行比将达90%

■探索建立慢行、公交、经营设施相结合的驿站系统

■构建全局响应、集约共享、全程服务的智能交通系统

■大力发展慢行和公共交通,合理管控小汽车出行需求。到2025年,优质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基本建立

12月2日,雄安新区管委会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规划未来5年交通工作,明确提出新区未来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简称“90/80”),并规定了实现“90/80”目标的路径和具体任务,构建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为导向,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为主体的交通新模式,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新区绿色交通体系,助力新区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

探索建立慢行、公交、经营设施相结合的驿站系统

意见提出,雄安新区将以乘客出行便捷为导向,大力发展定制化公交和响应式公交,提供更便捷、舒适、体面的个性化公交服务。建立“政府+平台+市场”的公交管理模式,通过归集和应用交通大数据,制定服务最优、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运营方案和调度规则,促进不同交通方式间相互协作,实现“门到门”全程服务。建立差异化票价标准,基本公交服务采用公益性票价,定制化和响应式公交等个性化服务探索市场化票价。

打造高品质慢行样板工程。充分吸收先进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率先在容东、昝岗片区等新建区域打造慢行系统样板工程。开展“建筑到建筑”完整街道一体化设计,构建多样化街道活动空间。依托区域绿道、市政道路及公园绿地,构建连续成网的非机动车网络,满足“休闲+通勤”复合需求。围绕学校、交通枢纽,打造全龄友好、四季友好的慢行网络。广泛采用街道稳静化措施,灵活打造“无车街区”。探索建立慢行、公交、经营设施相结合的驿站系统,提升慢行活动体验。

以小汽车停放和碳排放管理为重点,引导小汽车理性拥有和使用,探索政府统一管理、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政策。

构建全局响应、集约共享、全程服务的智能交通系统

重点围绕近期交通建设和管理需求,聚焦智能设施、决策监管、出行服务等领域,统筹设计、分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示范应用先进技术装备,逐步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

制定智慧道路设施建设标准,逐步建成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V2X)的车路云协同环境。强化数据赋能的交通治理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应用,探索建设迭代式“交通大脑”,推动实施“感知—推演—治理—服务”闭环管理。

提高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开展覆盖乘客全出行链的智能交通场景应用设计,初步建成满足多类用户需求的智慧出行服务平台,落实一站式出行服务要求。支持公交运营企业参与物流共配,鼓励应用自动驾驶、无人设备等新技术开展物流配送,推动载具升级。

意见指出,落实绿色、智慧、共享理念,推进市民服务中心绿色交通服务升级,提供全员友好的高品质出行体验,率先实现“90/80”目标,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交通模式样板。

倡导全民绿色出行,探索碳积分激励制度。依托新区企业和个人信用平台,构建总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积分(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建立新区个人与机构绿色出行积分账户,探索碳积分与公共服务优惠政策挂钩机制,引导居民出行方式转变,提升绿色出行获得感。

到2025年,优质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基本建立

意见提出,雄安新区将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紧密结合新区起步阶段实际,加强交通政策顶层设计,大力发展慢行和公共交通,合理管控小汽车出行需求,推动各类交通方式一体化组织和资源共享,发挥新建区域先行示范作用,倡导全民绿色出行,构建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为导向,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为主体的交通新模式,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了雄安新区交通发展目标。到2020年,出台一批政策和管理规定,推动市民服务中心等一批先行示范项目落地,启动老城区交通规范整治行动。到2022年,率先在容东、昝岗片区等首批新建区域实施高品质公交、慢行系统和有效的小汽车需求管理组合政策,推动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和先进智能交通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优质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安心舒适的慢行环境基本建立,小汽车拥有和使用趋于合理,交通枢纽运作高效、衔接顺畅,新型物流系统和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先进智能交通技术运用广泛,广大居民绿色出行幸福感显著提升,新区步入绿色交通引导城市生长的良性循环。(记者张伟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