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承德地区曾是“侏罗纪公园”

2019-12-09 17:30:4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专家称:证实华北的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

12月6日,中美澳科学家宣布,通过对分布于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石板上的大量恐龙足迹研究,证实在1.45亿年前,侏罗纪与白垩纪过渡期,承德地区曾是水草丰沛的“侏罗纪公园”。不久前,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古生物学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1992年4月5日,美国哈佛大学福尔曼教授和北京大学地理系的黄润华教授到避暑山庄游玩。当他们坐在热河泉旁休息时,发现脚下一块石板上有碗口大小的三趾状印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说,长期从事足迹学研究的福尔曼当即断定“这是恐龙足迹”。此后数年,两位学者虽未跟进研究,但这一发现被记录在案。2007年,邢立达在翻阅一份资料时,看到了这段故事,自此开启了避暑山庄恐龙足迹“探秘之旅”。

1703年避暑山庄始建至今,曾多次维修,用于铺装路面的石板,均非产自园内。承德市文物局调查发现,有恐龙足迹的石板产地为20多公里外的麻地沟村。

“2007年起,我们团队多次到麻地沟村进行野外探勘。足迹点海拔约800米,西坡和北坡均有村民居住,不少建筑用石头搭建,在一处鸡舍旁,我们发现了一块有恐龙足迹的石板。”邢立达说,2018年暑期,他们又对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等处路面石板进行了地毯式排查,结果让他兴奋不已,“共发现足迹近300个,分布于150块石板上。”

随后,由邢立达领衔,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安东尼·罗米里奥博组成的团队,对采集的足迹样本展开研究。

12月6日中午,记者随邢立达来到避暑山庄“热河泉”附近,找到了三块印有足迹的石板。“这个足迹有三根脚趾,长15厘米,根据公式测算,这只恐龙长约1.8米。”邢立达说,根据足迹形状判断,是只实雷龙,为中小型肉食性兽脚类恐龙。

在附近两块石板上,还发现了5个鸟类足迹。“这种鸟被称为‘韩国鸟’,主要栖息在湿地湖泊旁,说明当时避暑山庄附近水草比较丰沛。”邢立达告诉记者,在近300个足迹中,还发现了3个两趾型足迹,“推断为驰龙足迹,全世界发现较少,驰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是恐龙演化为鸟类的标志。”

这些足迹对古生物学研究更具价值。据介绍,我国东北部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举世闻名,前者距今约1.67亿年,后者约1.35亿年,两个生物群之间存在巨大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空白。“承德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该区域分布着一套较厚的地层,地质界称之为土城子组。”邢立达说,从燕辽生物群到热河生物群的漫长变化均记录在土城子组中。虽没有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但承德丰富的足迹表明,华北的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从燕辽生物群开始,到土城子足迹动物群,再到热河生物群,是对动物群演变过程的重要补充。

目前,承德市文物局已与邢立达团队就恐龙足迹保护与利用开展密切沟通,以此促进承德旅游与科普教育融合发展。(记者陈宝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