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石家庄市多举措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2019-12-10 21:34: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让基层医疗机构成群众就医首选

——看我市如何多举措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有数百万人口居住在农村。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让群众能够就近看病就医,是多年来我市卫生健康部门持续努力的方向。日前,记者走进我市部分乡镇卫生院,实地了解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具体情况。

脑卒中一小时内溶栓

11月29日10时,65岁的王小林正在鹿泉区铜冶中心卫生院输液。看他面色如常、言语流利、声音响亮,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天前他曾突发脑卒中。

“多亏了卫生院的技术好,第一时间给我作了溶栓治疗。你看,现在说话行动都和原来一样。”说着,王小林还抬了抬右手,以示自己没问题。

原来,11月24日中午,正在家中吃饭的王小林突发疾病,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家人急忙把他就近送到了铜冶中心卫生院,内四科主任李佳杰接诊后经过检查,当即诊断为突发脑卒中。病情刻不容缓,经与家属沟通,医生决定立即为其实施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这在乡镇卫生院还是个新鲜名词。因为血管溶栓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基层医疗机构很少开展。铜冶中心卫生院也是今年才学习掌握了这门技术。

“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现在农村得心脑血管疾病的越来越多。尤其是脑卒中,越早溶栓效果越好,不然很大几率会致残致死。”李佳杰告诉记者,在卫生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科室积极与上级帮扶医院对接,从医生到护士,再到药械储备,全面对标大医院标准,掌握了全套的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的技术。11月初,一位50岁的女患者成功在这里接受了治疗,效果良好。这更增强了他们开展脑卒中溶栓的信心。

就这样,王小林成为接受铜冶中心卫生院溶栓治疗的第二人。在医护人员严密监控下,溶栓药物缓缓输进患者体内。15分钟过去了,王小林症状明显缓解;30分钟后,患者情况更加稳定;一个小时的溶栓治疗后,王小林已经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

“再输两天液巩固巩固就出院了,真是感谢卫生院的好技术!”一旁陪床的王小林家属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传帮带提升医疗技术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帮扶力度,三甲医院对口支援,权威专家定期坐诊。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珅就是卫生院帮扶专家里的一位。

“患者情况相对稳定,但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记者见到李珅时,他正在铜冶中心卫生院外科进行业务查房。每周五上午是李珅下卫生院坐诊带教的日子。

“李主任每周五都准时赶来,不用接送,自己开车。来了先在门诊看病,然后业务查房,如果有病人需要,还可以安排手术带教示范什么的。”卫生院外科负责人马建飞对大医院专家下基层的事非常赞成。

“以前我们这里只有普通外科,泌尿方面的病根本看不了。自打李主任下基层帮扶以来,我们先后接诊了很多泌尿外科方面的病人。现在前列腺电切、膀胱肿瘤甚至腔镜微创等很多手术都可以开展了,周边农村甚至邻县的患者都跑到我们这儿看病了。”

有同样感受的不只是外科。在该卫生院二楼的“国医堂”,省级中医专家韩同彪正在为患者诊脉。“韩主任是今年6月份开始来我们这儿坐诊的。专家来后,大大加强了我们中医的服务力量,现在患者数量较以前增长了一倍左右。”中医科负责人杨伟海兴奋地说。

为提升服务能力,我市卫健部门积极推动卫生院与大医院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目前与铜冶中心卫生院结成医联体的市第一医院、市妇产医院、医大二院疼痛科、医大三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等,这些上级医院传技术、帮管理、带服务,有效推动了卫生院整体能力的提升。

医联体和医共体作为提升乡镇卫生院技术水平的有效方式,目前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元氏县苏阳乡卫生院以前由于发展落后,只能提供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服务。随着近年来医改的深入推进,苏阳乡卫生院与元氏县医院签订了医共体协议,由县医院实施全面的技术和管理帮扶,为下一步实施分级诊疗做好了准备工作。

“我市农村县(市)主要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推动县乡两级建立县域医共体,辖区乡镇卫生院全部加入医共体,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以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逐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形成预防为主、防治融合、急慢分治管理服务模式。”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建网络增强服务能力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目前我市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设置一所卫生院,共设置乡镇卫生院228所,全市形成了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作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乡镇卫生院建设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卫健部门的高度关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强基层为重点,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民生工程。医改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6.57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45所,有力推动了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增强了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

我市还聚焦基层群众看病难,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组织7所省、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县级医院和中心卫生院,17个市、县二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64所乡镇卫生院,推动建立城市医师定期服务基层工作机制,缓解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带动提高贫困县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目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全科医生培训和骨干乡村医生培训正在进行,预计将于2020年3月完成。(记者 王丽强 见习记者 祖晓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