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博物院荣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2018-05-21 20:56: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月18日,观众在河北博物院南区大厅体验分解组装展品模型项目。 当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为增进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关注,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河北博物院策划推出了博物馆之夜、特色展览等系列活动。记者 田瑞夫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聚集地,展示历史文化的殿堂,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青睐。如何以创新的形式、智能化的打开方式让古老文物“开口说话”,为百姓搭建起一座了解历史文化的桥梁,成为新时代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

 

  从实体到网络,让文物成“网红”

 

  5月18日,省会市民杨洪玲走进河北博物院“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打开手机小程序“博物官”,在手机上即刻就能找到她所关注的文物的详细信息,并配有语音导览。这是河北博物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博物官”新型智能导览服务。这一全面、有趣、便捷的展示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据悉,目前,在河北博物院观众可以手机识别包括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几十件国宝文物。今后,随着网络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还将有更多文物在线“开口说话”。

 

  从“博物官”导览到网上数字展馆,从自助取票机到高清互动三维藏品展示,河北博物院不断尝试用互联网科技向观众传播中华文明,多元化讲述中国故事,让古老文物变成百姓熟知的当代“网红”。

 

  “为了满足公众对文化需求的升级,让博物馆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我们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创新策展理念、服务方式,提升‘河博体验’;创新文创产品,塑造实体化‘河博记忆’。”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表示,博物馆正不断利用新科技,开创文物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河北博物院从24万件藏品中精选出5000余件文物珍品,集中展示了河北二百万年来的灿烂文明及燕赵先民卓越智慧结晶,从实体到网络,多维度展现文物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让观众在多层面欣赏河北文物瑰宝的同时,油然而生出文化自豪感,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增强河北人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是有效实现博物馆结构和功能转变的庞大系统工程,它既可以实现藏品数字化和操作智能化,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知识的传播,提高藏品的利用效率。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姚飞介绍称,为了加快我省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步伐,实现文物精品的数字化展示,我省正在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在部分博物馆开展试点工作。

 

  从参观到参与,为观众打造“深度游”

 

  近期,随着《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赢在博物馆》等文博探索类电视节目走红荧屏,大大激发了百姓走进博物馆的热情,也让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在现实生活中持续升温。

 

  如何让观众更好地认识燕赵文物的文化内涵?如何让参观者从走马观花式地观看展览,变为深度探索了解文物背后包含的历史文化?这成为博物馆工作者深入思考的课题。

 

  “不断增加社教活动,增强参观体验,才能真正使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文化内涵和生命力。”采访中,多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观众在参观中获得深度体验,我省各地博物馆不断升级参与度高的社教服务。河北博物院推出了18大项社教项目,其中“文博讲坛”“快乐学堂”“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等已经被打造为品牌。此外,邯郸市博物馆的品牌教育项目——小讲解员培训班不断深入开展活动,2017年该馆小讲解员代表队赢得央视少儿频道举办的文博益智节目《赢在博物馆》首季冠军。唐山市博物馆长期开展皮影知识讲座、原生态皮影戏表演、跟皮影大师学雕刻等参与性社教活动……

 

  “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大量历史信息,博物馆就要通过各种社教活动,让观众沉浸在燕赵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姚飞表示,社教活动对于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我省许多博物馆在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各界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开展多种社教活动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

 

  从沉睡到苏醒,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河北博物院推出近20项活动,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近年来,尽管各种展览在不断增多,但更多的文物资源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让更多文物从沉睡中苏醒,我省博物馆不断进行多种方式的创新和尝试。

 

  2017年,河北博物院共举办各种展览31个。同时与北京、天津联合推出《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深入挖掘三地历史文化资源。此外,积极推出《汉代王室文物展》《古中山国文化特展》《佛·缘——河北曲阳白石佛教造像艺术展》等展览赴旅顺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扬州博物馆等地展出,让河北文物走出去,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此外,还不断引进省外和国外展览,把优秀的展览引进来。2017年,河北博物院引进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特展、旅顺博物馆“红楼梦华——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展”等。

 

  精美的文物诠释着厚重的历史,“活”起来的文物也吸引着更多观众。目前,我省依法备案的博物馆共有136家。2017年,全省共举办各类展览876个,全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936.81万人。从2014至2017年,河北博物院年参观人数从40万人次增长到110万人次,实现了参观人次的历史性突破。

 

  “相对于丰厚的文物资源,我省的博物馆场馆数量还不足以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姚飞介绍,为了改变现状,目前,秦皇岛、衡水、邢台等地的市级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另外有近30家县级博物馆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建。未来,这些博物馆建成开馆后,将让更多沉睡的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记者 曹铮 刘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