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千人饺子宴” 河北威县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2018-06-18 19:59:1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6月18日电(记者 曹国厂)每月初一、十五,在河北省威县方营镇孙家寨村广场上,都会聚集上千名6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围坐在几十张圆桌前一起听戏、拉家常,数十名志愿者忙着择菜、剁馅儿、包饺子……这是孙家寨村“敬老爱亲日”活动的“饺子宴”场景。
“孙家寨村只有1300口人,来参加‘饺子宴’的,多数是附近村慕名而来的老人,有的还是相邻县里的老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6岁。”1980年出生的村党支部书记付宏伟说。
2010年夏天,孙家寨开始组织这一活动,至今已经是第8个年头。2009年冬,在石家庄做药品销售的付宏伟得知父亲病重,赶回威县照顾。期间,他了解到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有113人,其中7个是孤寡老人,80多户是“空巢”家庭,因此萌生了回家的念头。付宏伟想回去孝敬父母,孝敬全村老人,并通过搞规模种植,引领群众致富。
2010年,付宏伟放弃年挣百万元的生意,回到了村里。他第一个想法是农忙时为村里老人免费提供午餐,让他们吃上一顿热乎饭,并给村里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的“空巢”老人,提供送上门的午餐。在当地民间习俗中,初一、十五是大日子,付宏伟决定在这两个日子为村里的老人服务。
起初,有些人对付宏伟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持怀疑态度,但8年过去了,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敬老院一样的待遇,孙家寨成了“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同时,孙家寨“孝”文化入心入脑,孝老在村里成了自觉行动,每到举办饺子宴时,村民们送菜、送面、送水果……这些,付宏伟都记在了他的爱心笔记本上。
2013年,付宏伟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2016年当选村支部书记。他说,为了打下老有所养的经济基础,孙家寨村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加快了打造观光农业和订单农业步伐。他们注册了孝道村文化品牌,流转了耕地,村里生产的棉被、石磨面粉、小米、莲藕等农产品供不应求,已经实现了订单式种植……销售利润为孝老敬亲活动提供了经费保障,也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威县文明办主任陈多俊介绍说,目前全县522个村中,有180多个村仿照孙家寨每月定期举办“饺子宴”活动,湖北、安徽、河南、山西等20多个省份组团来学习孙家寨“敬老爱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