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关注我省冰雪竞技实力提升之三

2018-08-07 05:53: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教练辅导队员进行体能训练。 省体育局供图

  冰雪竞技运动训练需要“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但只靠一味苦练傻练不行,必须讲科学。加快提升我省冰雪竞技实力,必须依靠科技助力。

  循序渐进,建立复合型训练保障团队

  “你的肌酸激酶值偏高,可见大腿损伤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腿部训练强度要适度降低。”7月9日上午,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体操馆内,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教练赵宁宁根据早上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给一名队员调整了训练方案。

  今年29岁的赵宁宁,是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体能教练,2015年以来先后服务于国家女子举重队、女子游泳队、男子乒乓球队、女子排球队、男子跳水队等。今年4月,他转到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担任体能教练。

  “判断训练累不累、训练量合适不合适,不能光凭运动员的感觉,还得靠数据说话。”赵宁宁指着手机里的一组数据给记者介绍,每周一清晨,他们会通过先进的全血干式生化分析仪给队员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此作为依据适时调整训练方案,针对性、有效性大为增强。

  为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快提升我省冰雪竞技运动实力,我省陆续出台政策,采取了多项措施,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今年5月,省体科所专门成立了冬季项目科技备战办公室。但相对于我省冰雪竞技运动跨越式发展对科学训练的需求,仍显不足。

  一是相关设备器材不足。省体科所冬季项目科技备战办公室主任孟兵林举例说,对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既需要仪器设备又需要大量耗材,除了全血干式生化分析仪价格昂贵,一张试纸也要几十元。我省目前还只能将这些设备器材配备给少数优秀运动队,给少数优秀队员“开小灶”使用。

  二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作为体能教练,赵宁宁一人“分饰”多角,由于队里暂时没有科研教练和营养师,他在收集各种检测数据的同时,还要负责队员的营养搭配。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我省冬季项目专业运动队,像他这样身兼多职的教练并不是个例,甚至一些队伍的主教练要一人“全活儿”。

  “作为教练员,我希望在运动员训练受伤时,队里有一名会滑雪、能在不稳定的雪上环境为伤员治疗的队医,但是……”说到这里,来自美国的我省单板滑雪队主教练山姆·哈伯特无奈地双手一摊。

  据了解,目前我省15支冬季项目专业运动队中,只有3支队伍配备了体能教练、4支队伍有自己的队医。

  孟兵林说:“一些科研机构表达了合作的愿望,体能教练和康复师等人才并不少,但人才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受经费和人员编制等条件所限。”

  鉴于此,近日,省体育局出台了《关于组建冬季项目复合型训练保障团队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各个冬季项目专业运动队建立主教练负责,包括科研、体能、医疗、心理、营养、康复、信息等专业人才在内的3-6人组成的复合型训练保障团队,并根据运动队的需要和训练进展情况原则上采取“一对一”的保障模式。

  与此同时,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我省在冬季项目科技服务上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在不断增多,科技服务水平日益提升。据介绍,我省将给一些冬季项目重点运动队配备科研组长,配备便携式乳酸测试仪、全血分析仪、超声波治疗仪、心率遥测系统等仪器设备。我省将建立冬季项目实验室,建立长城岭滑雪场冰雪科技工作站和秦皇岛夏季训练冰雪科技工作站,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科技服务人员,为冬季项目专业运动队提供更好的科研服务。

  精准发力,将科学选材育才落到实处

  平昌冬奥会期间,两名荷兰速度滑冰选手穿上了内置传感器的高科技训练服。该训练服可以将收集的运动员动作数据实时传给教练员,教练员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后,可通过给运动员腰部的套环发讯号提醒他们改进动作。

  作为冰雪运动发达国家的荷兰,不仅在训练装备上引入高科技,还非常重视科学训练。

  参加过索契冬奥会的我省速度滑冰队主教练田国俊,在黑龙江省队做运动员时就曾师从两名荷兰教练。正是这两位名师,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将田国俊的速度滑冰男子1000米比赛成绩提高了3秒多,让他有了参加冬奥会的机会。

  “和不少国内教练只注重专业动作的重复训练不同,荷兰教练更注重增加速度、有氧训练等方式的交替使用,更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兴趣。”田国俊回忆说,当时荷兰教练一来就给他们做了体能测试,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训练计划,“因材施教”,效果很明显。

  河北体育学院冰雪运动系主任刘振忠认为,冰雪竞技运动是体能、技能、智能、心理、科技等多方面的竞争,当代运动训练已进入多学科知识综合利用的阶段。教练员仅仅具备实践经验是不够的,还要具备“科学育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记者了解到,我省冰雪项目教练员极度缺乏,一些教练员虽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经验,但现代科学训练知识相对缺乏,科学训练意识、科学训练方法有待加强。

  对此,刘振忠认为,应强化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学习掌握国内外冰雪竞技运动训练新理论、新知识、新手段,进一步提高执教能力和管理水平。

  科学训练贯穿于选材、育才的全过程,科学“育苗”固然重要,科学“选苗”更是前提和基础。我省冰雪竞技人才缺乏“原始积累”、培养周期短,许多专业运动员是跨界跨项选材而来,选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未来发展,要提高“成材率”,就更需要选准、选好,通过“对的方法”选出“对的人”。

  “力量爆发力素质,纵跳(双脚)90cm以上合格,男100cm以上合格;平稳能力测试,耐力素质400米跑(1分20秒以内合格)……”从省体育局印发的单板滑雪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公告中可以看到,我省冰雪竞技运动跨界跨项选材有具体的选材指标。

  通过身体素质测试挑选出有潜力从事相应项目的苗子仅仅意味着人才培养的开始,被选出来的苗子是否具有天赋和“雪感”“冰感”,仍要在后期的训练中不断观察。省体育局负责跨界跨项选材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选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经过逐级、多次筛选,筛选的标准会越来越细、越来越专。

  但这无疑拉长了选材的周期,而我们等不起、拖不起。所以,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科学选材的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记者 陈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