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怎样让暑期社会实践“实”起来

2018-08-17 07:00: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省会(石家庄市)桥西外国语小学国际四一班的同学们正在金正缔景城小区开展“快乐小志愿者”活动。照片由郭佳提供

  暑假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如何让孩子们在课业之余过一个充实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暂别校园、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假期中许多中小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他们有哪些实践活动可选择?学校、家长、学生又有哪些看法和考虑?笔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纠正认识偏差、推动家校共育,避免暑期社会实践走过场

  “那个戴小黄帽子的就是我。”8月9日,笔者在省会(石家庄市)卓达玫瑰园小区见到石家庄市第41中学初二学生陈昊时,他正趴在电脑前精心挑选着前些天参加志愿活动指挥交通时的照片。

  “照片最后要做成电子手册,还要写活动心得呢。”说起参加社会实践的体验,陈昊颇为感慨,“之前以为会很好玩,没想到只站了半个小时,腿就开始发酸了。天这么热,警察叔叔却要站一整天岗,以后我一定好好遵守交通规则。”

  为社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完成一次志愿服务……和陈昊一样,暑假期间,许多中小学生根据放假前学校布置的作业,自主选择了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社会实践。

  在采访中,很多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使自己能在学习之余接触一下社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过笔者发现,尽管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但部分家长和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足够重视,使得社会实践质量不高、走了过场。

  “楠楠,你们学校留了社会实践作业了吗?”8月8日,省会市民张女士在接到笔者电话后,在电话那头询问着女儿。

  “留啦,但她还没有完成,要不是你问她都忘了。”张女士略显无奈地说,孩子的时间大都花在了补习班上,再出去旅旅游,根本顾不上这项作业。“实在不行,只能去居委会帮她盖个章完成作业了。”

  “布置暑期社会实践作业,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无论从时间和效果上都应得到保证。”省教科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彦怀表示,有些家长觉得做社会实践会影响学习并帮助孩子办理假证明,不但使实践失去了意义,更会让孩子从小受到“不劳而获”的诱导,影响其健康成长。

  “当孩子对社会实践没兴趣时,就更需要家庭、学校多方共同引导。”王彦怀建议,从学生自身来说,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家长应转变思维,积极配合学校,支持、鼓励、督促孩子认真参与,实现家校共育,和孩子一道做好假期社会实践;学校方面则应细化相关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实践档案管理,注重跟踪记录和验收检验,真正将社会实践落到实处。

统筹管理、多关怀包容,为暑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8月7日早晨9时,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小王准时来到图书馆门口,和其他两名同学会合。

  码放图书、引导读者、整理桌椅……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简单讲解岗位职责并分配工作区域后,三人迅速到自己的位置“上任”。“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可不好找呢!”小王告诉笔者,这次也是好不容易才联系上的。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在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作业时,也遇到了和小王一样的难题。省会市民范女士的儿子妙妙便迟迟未能完成作业。“放假之初,孩子也曾到社区去试着寻找机会但遭到了拒绝。”

  “后来孩子也跟我讨论过,感觉他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情。”范女士表示,现在她也在动用亲戚朋友关系帮孩子想办法。

  中小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为何频频“碰壁”?“今年我们接受了很多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申请,但有时效果不是很好。”省图书馆馆长李勇的回答颇具代表性,有些孩子来之后由于年龄原因做不了什么实质性工作,工作人员还得时刻担心他们的人身安全。“我们希望学校能统一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负担,校方也能在活动中给孩子们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很多学校的假期社会实践仅停留在布置层面,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应指导。”王彦怀认为,学校应在组织、引导、管理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提前谋划筹备,更多借助社会力量,主动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固定的、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场所,帮助学生延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平台。

  王彦怀还呼吁,中小学暑期社会实践需要社会的关怀理解,希望社会单位能更多一些宽容和支持,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保障。

创新形式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性,让暑期社会实践“含金量”更高

  “咱们把这些栏杆好好擦擦。”近日,省会桥西外国语小学国际四一班的同学们戴着橡胶手套、端着小水桶,在金正缔景城小区开展“快乐小志愿者”活动。

  “保护社区环境卫生只是活动的一项内容。”该班班主任郭佳告诉笔者,学校已经连续开展了7年“快乐小志愿者”活动,如今扩展了公交公司体验、交通协管、贫困山村关爱等多项内容。

  “多样的活动载体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现在每次活动报名情况都很好。”郭佳说,很多家长也参与进来,在学校组织活动时主动帮着联系并推荐实践场所。

  衡水市安平县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假期特聘十余名小学生担任小讲解员,让孩子们在义务讲解中了解家乡历史;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开展第九届“相约博物馆”,选取全市20个生命教育实践基地,组织该区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我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创新社会实践形式,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各地的探索值得肯定,暑期社会实践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和拓展,才能让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喜欢参与。”王彦怀建议,应进一步拓展思维,将学生的个性与地方实际结合,设计出更多独特、新颖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让孩子在社会实践时有更多的选择。(记者吴韬 实习生陈晓彤 周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