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万亩森林将染绿白洋淀上游河道

2018-08-19 05:57: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未来几年,白洋淀上游河道两岸生态将得到整体改善。近日,河北省林业厅发布《白洋淀上游入淀河流沿岸绿化方案(2018-2025年)》,河北省将用8年时间在白洋淀上游骨干河道两侧100米至1000米范围内实施造林绿化20万亩。目前这些河流两侧100米至500米缓冲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5.6%。到2025年,其绿化率将达90%,将初步建立完整的白洋淀上游河道森林生态系统。

  流入白洋淀的骨干河流包括府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萍河、瀑河、漕河、南拒马河、白沟河等9条。河北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9条河流目前存在水量不足,多数常年断流;河滩面积大,长期被开垦利用;河岸村镇密集,生态空间受到挤占;河岸缺少规模片林,林种单一;河流湿地质量较差等问题。

  此次进行沿岸绿化的九条骨干河流总长度562公里,2018年至2025年八年时间,河北将具体分近期、中期、远期三步实现造林绿化20万亩的目标。其中,2018年至2020年,2021年至2023年,分别实施造林绿化8万亩;2024年至2025年,实施造林绿化4万亩。造林绿化过程中,河北将在漕河两岸建设生态景观廊道,在保定市主城区河段中部,通过实施中央公园、湿地公园、低碳公园、生态农业园等建设,打造距离雄安核心区最近的生态休闲区。

  除此之外,河北将在府河、南拒马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白沟河沿岸分别建设仙人桥湿地、金清湿地、易马湿地、龙九湿地、孝月湿地、潴龙河湿地和琉白湿地等七大湿地;在萍河、瀑河沿岸分别开展萍河防护林带、黑瀑片林等多项工程。

  按照方案,河北省将主要采用生态观光水系林带、绿色景观长廊、经济林建设、游憩景观林建设、河滩河岸湿地修复以及村庄绿化等6种造林绿化模式。在林种配置上,防护林与经济林交替栽植。在空间布局上,乔灌花草合理搭配,达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秋季有果的景观效果。在建设质量上,方案要求,对于河流两侧非耕地、废弃地、拉土场等地段要全部造林绿化,尽快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在资金保障方面,河北将注重市场化运作,采取PPP模式,探索林权交易等办法,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造林绿化。

造林对白洋淀湿地系统意义重大

  白洋淀地处京津石腹地,位置独特,有“九河下梢”之称。河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薛冰告诉记者,据该校相关专家团队研究,丰水季节,白洋淀可大量容纳上游下泄洪水,这对于缓洪滞沥、涵养水源,保卫京沪铁路和华北油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白洋淀上游骨干河道两侧100米至1000米范围内植树造林20万亩,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预防洪涝灾害,巩固河道两岸土地,有效防止河道两旁水土流失,减少雨季泥土冲刷,维护雄安新区城市面貌。

  该校相关专家团队研究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07年,国家水利部门先后18次对白洋淀生态补水,总计9.76亿立方米,森林系统可调节雨水,缓解白洋淀的缺水情况,使白洋淀逐渐达到正常蓄水量。

  最近30年来,在气温升高、降雨量少、空气湿度不足和工业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破坏下,白洋淀湿地出现了水面萎缩、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1998年以来,白洋淀湿地面积先增加再减少之后又缓慢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若完整的白洋淀上游河道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建成,良好的森林生态将对维护白洋淀湿地系统、平衡温湿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白洋淀上游河道森林生态系统一旦建成,可恢复白洋淀的生物多样性,比如湿地浮游植物种类以及鸟类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数量可稳定增加。同时,湿地系统的恢复还能吸引更多迁徙候鸟,这对保障雄安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李冬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