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内丘:石头缝里长出石榴花

2018-08-22 04:27:2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8月20日电(记者徐步云 杨知润)石块组成的山丘,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后,上山的道路混杂着碎石与软泥,崎岖而狭窄。在河北省内丘县五郭店乡东磁窑沟村,这样的荒山有1500多亩。照村党支部书记刘金玉的说法,自打有记忆以来,这里祖祖辈辈啥也种不了。

  然而,这个在村里人眼里不可能有生机的乱石岗,现在却变得郁郁葱葱起来。快到山顶的时候,一片绿意盎然的石榴林映入眼帘,几个村民在其间劳作。走近一看,一颗颗石榴果挂在枝头,“再等两个月就能收了”。

  为啥几百年来不长东西的荒山,到了刘金玉手里,就变成青山了呢?

不服输的书记

  东磁窑沟村位于浅山丘陵区,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降雨少的年份,连最“皮实”的酸枣树都不结果。但这里地下矿石资源丰富,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靠开山挖矿谋生,山体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石块被随意丢弃在山上,无人问津。

  2005年,当时还在做煤矿生意的刘金玉冒出了在山上种树的念头。那时候,村里鼓励村民承包土地种树,大家都选在了河道,而他却偏偏承包了500亩的乱石岗。

  “当时只是想较劲,我就不信山上种不出树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多年。”刘金玉一开始以为,山上种不活东西是因为缺水,就花钱修复了以前废弃的一口水井。结果,“管护大半年,下完雪树苗还是被冻死了。”

  2013年,刘金玉当上了村支书。第二年,他带着村党委班子去“富岗”苹果的产地——内丘县岗底村“取经”。

  “秘密”其实很简单。“去了才发现,他们那儿种树前都要换一遍土,所以果树不仅能活,还长得好。”刘金玉如获至宝,回村后就开始四处找黄土,雇用村民挖沟槽,填土造林。

  偶然一次,刘金玉在网上了解到石榴适合当地的环境,就马不停蹄地跑到陕西、山东、河南等地买苗,终于找出了适合的品种。他还请教专家,学会了石榴树的防冻过冬技术,树苗终于都活了下来。

  看着如今200多亩石榴林,刘金玉终于舒了一口气。“谁会舍得卖啊!”去年底,他把收获的1万多斤石榴都分给了村民品尝,石榴籽甜到了大家心里。

没有钱的“老板”

  十几年来,种树像个“无底洞”,花光了刘金玉所有的积蓄。桃树、核桃树、柿子树、黑枣树、花椒树……试了一批又一批,死了一批又一批;种了一年又一年,亏了一年又一年。

  期间,刘金玉开过矿,干过石子厂,把赚来的200多万全都投到了种树“大业”上。家里的父母不理解,说他是个傻子。最艰难的时候,他带着病,自己夹着3个输液瓶,开车奔波在工厂和果林之间。

  好在妻子支持他,跑到山上做起了护林员。钱花光了,买不起树苗,雇不起人,夫妻俩就自己上山育苗。一次,村里下大雨,路上的村民都往家里跑,他们却提着麻袋冒雨往山上跑。“好不容易下雨了,得赶紧撒树籽去。”

  当记者问起,为啥把钱都花光了,不想着给孩子留点时,刘金玉笑了笑,“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一个当了警察,一个当了医生,都能自食其力。再说,我现在也没钱给他们啦。”

靠山又能“吃山”

  村委会就在山下。在简陋的办公室,干完活的村民会进来休息,找刘金玉唠会儿嗑。“眼看着这里荒岗变成绿洲,感觉越来越有盼头了,心里踏实得很。”村民梁二么感慨道。

  “以前开厂,一是种树雇人都要钱,二是生态保护观念不强。”两年前,顺应内丘县“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的发展战略,刘金玉关掉了自己的石子厂。

  “内丘自然条件特殊,以前靠山吃山是挖山,现在靠山吃山是养山,老刘的转型就是内丘转型的一个缩影。”内丘县林业局局长蔡风海说,内丘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离不开刘金玉们的身先士卒。

  现在,刘金玉的石榴林用工只有几十人,他打算把这500亩土地交给集体,再把另外1000多亩荒山收回来,也种上石榴树。“我想创一个内丘的石榴品牌,让全村都参与进来,带大伙儿一块致富。”

  “就算卖房子也要把山治好。等我退休了,这片山也就种得差不多了,就把它留给村里的下一代吧。”刘金玉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