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雄安新区建设新进展见闻:“智慧城市”见雏形

2018-09-01 22:08: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河北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1日设立以来,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瞩目。

  一年多来,这里没有人们想象中大规模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没有迅速崛起的高楼大厦,更没有一线城市的热闹与繁华。

  记者采访发现,这片热土悄然发生着变化:规划编制、制定政策、组建机构、科技创新、智能城市设计、民生就业、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群众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重点工作行稳致远。

  许多工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一步都是在为这座未来之城夯实根基,也是新区成长壮大最原始的细胞。

谋定后动 筑牢新区长远发展的规划基础

  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先行。记者连日来在雄安新区采访了解到,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关注度高、动用机构多、涉及领域广、集聚人才多。新区规划体系构成为“1+4+25”,即由1个规划纲要、4个综合性规划和25个专项规划构成。

  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采取了国际咨询,从279个国际国内顶尖设计机构中优先确定12家参加城市设计,经评议推荐出3个设计方案,国际咨询成果被充分吸纳到相关规划中,目前正在就相关区域规划设计开展第二轮国际方案征集。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8月19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利用一天时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下一阶段工作。记者粗略统计,仅从今年五一以来,河北省类似会议已召开6次。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科学研究防洪和抗震等安全标准,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避难场所、应急指挥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统按基本烈度Ⅸ度抗震设防,高标准设防、高质量建设,确保千年大计安全万无一失。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说,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不是短期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强化新区环境综合治理 筑牢长远发展生态根基

  生态资源是雄安新区最宝贵的财富。雄安新区开好局、起好步,重要基础是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和强化环境治理。

  白洋淀上游的唐河主河道内,有一个原定于1979年停用的污水库,但直至2017年6月底才实现彻底截污,超期运行近40年。污水库尾距离白洋淀仅2.5公里,对白洋淀水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雄安新区安新县西涝淀村党支部书记刘艳辉说,几十年的污水排放,周边村镇工业垃圾、冶炼残渣、生活垃圾长年累月往里倒,垃圾成山、污水横流,生活在这一带的居民苦不堪言。

  今年5月,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几个月的治理,如今唐河污水库已经蜕变成了绿树成荫、青草丰茂的雄安新区环保教育基地。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新区持续推进白洋淀流域“洗脸工程”,清运河道和村庄各类垃圾344.5万方,封堵非法排污口85处,治理纳污坑塘366个,建成小型污水站152个,完成生态补水逾1.1亿立方米。

  除了白洋淀综合治理,去年新区全面实施了散煤替代工程,2017年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2016年下降21.5%;今年实施了10万亩苗景兼用林项目,目前已累计种植超过850万株……

“智慧城市”见雏形 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今年5月30日,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人脸声纹识别的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汽车道路、透水的植草砖……这里,能深切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智慧城市”的缩影。

  从全国大多数国家级新区的行政管理架构来看,雄安新区大胆创新,设立“1办1部5局”7个内设机构的“精简、高效、统一”的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说,新区建设过程中,实行智能城市设计、文物保护、地质普查、教育先行。新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顾全大局,为实现“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做出了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

  雄安三县传统产业以服装制鞋、皮革塑料与废旧金属加工为主,不仅规模小而分散,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而且极易产生污染。然而这些传统产业提供了大量当地居民就业岗位。传统产业何去何从,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对此,雄安新区治理传统产业并非“一刀切”和简单地“关、并、停”,而是推进非污染型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去年6月,容城县引入时尚元素,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打造容城时尚产业园。通过校地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筹办服装文化节、引进原创设计师、产业培训等方式,打造了容城服装产业链时尚生态圈,引导容城传统服装产业创新升级。

  坚持传统产业治理与升级的同时,雄安新区确保有序实现高端产业布局。截至今年6月底,新区已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近10家高新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核准超过百家高端高新企业和驻京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区开展工商注册登记。(新华社记者曹国厂 高博 徐步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