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沽源:外帮内扶并举 助力脱贫攻坚

2018-10-13 20:21: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沽源,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如何才能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近几年来,沽源县委、县政府不断拓展扶贫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在对贫困进行外部帮扶的同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外帮”“内扶”并举,扶贫的同时不忘扶志,从而让贫困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外帮:成立架豆协会 带动农民增收

“今年我家架豆纯收入15万元,”作为村里架豆种植第一能手,沽源架豆协会会长、东辛营村党支部书记李雪峰家种有二十六七亩架豆,刨除各种费用,今年光种架豆就能赚15万,“这两年架豆卖得好,赚的钱也多了,日子不比你们城里差。”

“以前架豆可卖不了这么好的价格,最低的时候才几毛钱一斤,一麻袋架豆十几块钱就被菜贩子收走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架豆协会成立之后,架豆价格一下就涨上去了,最高能卖到8块5一斤,同样一麻袋架豆现在能卖好几百块钱。”沽源架豆协会秘书长、东辛营村会计潘凤录笑哈哈地说道,“这哪里是架豆,分明就是金豆豆。”

这绿色的架豆为何成为了村民口里的金豆豆呢?一切还要从沽源架豆协会说起。

距离沽源县城35公里开外的东辛营村是沽源县重点支持的贫困村,农业基础较为薄弱,架豆则是村子里种植较多的蔬菜,品质高、口感好。但由于一没组织、二没营销、三没市场,种植架豆的村民们只能“提篮小卖,坐等上门”,架豆价格菜霸说了算,菜农没有一点议价权。

“单家独户的小市场难以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菜农和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博弈的关系,你强我弱,你弱我强,只有建立了组织,占据了主动权,统一对外,才能够让市场的菜霸消失。”农业部驻沽源扶贫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天佑说。

2017年6月29日,在各驻村扶贫干部以及政府的支持之下,沽源架豆协会成立,一期有500多户村民加入。

在沽源架豆协会的推动下,2017年的架豆卖出了前所未有的好价格,由前年市场不好时候的几毛钱一斤卖到了8块多一斤,亩平均增收2000块钱左右,全县豆农增收大约6000万,前前后后带动了800多名贫困户脱贫。

“以前,农民辛苦种植一季架豆,只能赚一点点钱,大笔的钱被中间商赚走了,最吃亏的就是农民。”司法厅驻东辛营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王金山讲道,虽然沽源的架豆品质好,但之前一直都没有名气,往往在田间地头就被贴上了山东寿光的牌子,然后被拉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进行高价销售,谁也不知道被端上餐桌的美味架豆竟来自于沽源。“现在,我们不再是被贴牌,而是主动贴牌,以前主动为自家蔬菜贴山东寿光牌子的农户更是立马抛弃山东寿光,改贴沽源标牌,沽源的架豆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了。”

为进一步提高沽源架豆的声誉度和影响力,张天佑利用中央七套这个大的央视平台做了大量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对沽源架豆进行全媒体融合式的病毒性传播,同时在央视7套黄金时段做了100多次广告。沽源架豆一下子火了起来,“上央视之后,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上百通咨询架豆的电话,可是忙坏了。”李雪峰谈及当时的情景仍然十分激动。

现在,就连赤城、崇礼的架豆也都被拉到这边来卖,这里渐渐成为一个蔬菜交易基地。

“如今,我们正在加紧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建成之后对于带动周边43个村的农业蔬菜生产绝对没有问题。”张天佑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计划利用中央电视台的电商平台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打造一个农产品产业物流园,采用o2o的模式,建成一个包括生产、加工、贮藏在内的完整的农产品物流园。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区域价格形成中心,利用沽源蔬菜来辐射影响带动周边的蔬菜价格,‘坝上小寿光’指日可待。”

图为贫困村贫困户集体婚礼现场,新郎新娘展示结婚证。付兆飒 摄

内扶:解群众所需 激发内生动力

9月28日的坝上,农忙刚过,秋风已凉,寒意渐浓。

位于大山深处的张家口市沽源县丰源店乡兴顺店新村广场上却热闹非凡,在刚收割完庄稼的黄色田野和坝上似乎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中间,飘舞的红绸子,成串的灯笼,大红色的轿子,显得格外的喜庆而热烈。

原来这里在举办沽源县贫困村贫困户集体婚礼,来自沽源县各个乡镇贫困村的8对新人在这里开启了新的生活。

“真是太高兴了,感谢政府给强子找了个媳妇儿,我心宽(高兴)得很。”说话的是住在西辛营乡东辛营村头81岁的郑世英。在有生之年能到婚礼现场见证大儿子娶媳妇儿,郑世英激动得掉下了眼泪,“终于盼来了儿媳妇,死也瞑目了。”

李强,郑世英大儿子,今年48岁,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老母亲,不曾出去打工挣钱,一直与老母亲生活在一起。正是因为贫穷,导致这位孝顺、老实的庄稼汉一直都没有娶上媳妇儿。“给儿子娶上媳妇儿”是郑世英多年以来的心愿。

沽源县是省级深度贫困县,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是横亘在脱贫攻坚之路上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单身贫困户,个个都是脱贫攻坚的“老大难”。在此形势下,沽源县转变扶贫思路,按照因户施策、精准绣花理念,提出为单身贫困户牵线搭桥、寻觅良缘的帮扶举措。

“帮助单身汉解决婚姻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既是扶贫先扶志的有效手段,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张天佑说。

在政府和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之下,李强找到了媳妇儿。人逢喜事精神爽,往日病怏怏的郑世英身体日渐好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昔日死气沉沉的贫困农家小院也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感谢政府帮我找了一个媳妇儿,我对媳妇儿很满意。”一脸憨像的李强说起话来有些腼腆,谈及自己的媳妇儿王英平则是幸福不已。“以前从来没想到我还能娶上媳妇,更没有想到政府能帮助我们这些老光棍找媳妇儿、娶媳妇儿,这让我们很感动。以后我和媳妇儿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娶上老婆了,以后生活上也有个伴儿,等忙完家里的农活,我和老婆就一块搬到新村的新房子里来住。”作为此次集体婚礼当事人的老大哥,58岁的汪锦说,“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光棍一条,日子都是凑活过,干啥都没有劲头。如今我找到了努力奋斗的方向,就是和老婆一起好好过日子,好好种地、努力打工,争取早点儿过上小康生活,不负政府对我们的期望。”

“自从沽源县政府帮助贫困群众找对象的消息传播开来,村里单身汉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许多,个个都铆足了劲往前奔,生怕自己落了后。”驻兴顺店村干部崔志立讲道,“解决贫困户所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点燃贫困户内生动力,‘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如此更有利于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

“胡麻开花顶顶蓝,要多心宽多心宽。”在“外帮”“内扶”扶贫政策的带动之下,沽源这片沉睡已久的大地开始绽放华彩。

分享到: